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球迷会长胡亦文:申鑫让我找到老国际队的归属感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作者:   2014-08-20 17:10:00

  本报记者 徐悦廷

  从小就支持上海浦东队

  小时候家住浦东川沙的胡亦文要想到虹口足球场看球很不方便:坐公交车单程就要两小时。后来,家乡有了上海浦东队,主场比赛都在川沙体育场,这让胡亦文能安心在家门口看球了。尽管上海浦东队参加的只是甲B联赛,但主场球票最便宜的时候一张最起码也要20元,这在当时也算是一样奢侈品。

  据胡亦文回忆,刚开始看浦东队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沈晗和门将王志罡。在他看来,当时的浦东队的实力不差,但由于俱乐部财力有限,一直保持在甲B中游位置,冲上甲A看起来遥遥无期。不过,对于住在浦东川沙的他以及周围一大批浦东队球迷而言,能在家门口看到职业足球联赛,这本身就已经足够了。

  这样的看球节奏直到2001年发生了改变:中远入主上海浦东队,球队将主场搬到了八万人体育场。而巧合的是,胡亦文的家也从川沙搬到了徐家汇,这让他看球依旧十分便利。“而且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工资上去了,而一张球票依旧维持在20元左右,这无疑大大激发了我前去八万人看中远队的欲望。”

  2001年,胡亦文还在上高中,当时的男生几乎都看球,“我们班除了我之外都是申花球迷,当我在他们面前说我是中远球迷时遭到了千夫指。为了使自己的立场更鲜明,我就在球迷用品专卖店花了100元买了一根中远队的围巾。当时班上有29个男生,除了两个不看球的,共有27名球迷,其中26人支持申花,就我一人支持中远。由于他们不知道我从小生活在川沙,因此我对这支家乡球队的情感肯定是他们无法体会到的。”

  2001年,徐根宝挂帅的中远队依靠联赛主场全胜终于升到了甲A,上海德比终于得以在顶级联赛中上演。2002年甲A揭幕战正好是上海德比,比赛开打前,胡亦文班上的那些申花球迷说,就算申思、祁宏、范志毅去了中远,但由于有线02几位年轻球员的加盟(杜威、孙吉、孙祥、于涛等人),申花依旧占据上风。

  “德比战前我还没加入中远队的‘海神球迷会’,所以我不得不花280元买散客票,这也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零花钱买。这场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南北看台的两队球迷人数很均等:申花的蓝魔和中远的海神在南北看台遥相呼应(当时蓝宝等球迷会还未成立)。”最终,中远队两球获胜,而申花外援索萨更是罚丢一粒点球。“赛前索萨曾说他的任意球就像点球一样精准。回到学校,我就把索萨的这句话丢给了全班其他申花球迷:你们的外援说他任意球就像点球一样准,但现在他却连点球都没罚进”,全班申花球迷都不作声。包括胡亦文在内,尽管当时全校只有两名中远队球迷,但由于2002年德比双杀申花,所以人数上的劣势并不让胡亦文感到孤单。“后来想想,当时唯一的遗憾就是中远队不像申花那样组成一支有规模的球迷团体。2002年中远队排名联赛第9,比申花还高出3名,这对一支升班马而言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但成绩上的优势并没有换来球迷规模的扩张。”

  考试时用收音机听比赛直播

  2003赛季开始前,胡亦文加入了“海神球迷会”,而中远队也改名为国际队。联赛首回合德比,国际队在主场2比1击败申花,取得德比三连胜,可以说当时的国际队走到了球队历史的巅峰时刻。“但在阿尔西诺进球之后,八万人全场只有两块国际队球迷所在看台为之欢呼,其他看台几乎保持安静,直到下半场王珂为申花扳回一球后,全场瞬间沸腾了。这让我感觉尽管身在主场,但申花球迷依旧主导了现场气氛。赛后的一幕也让我记忆犹新:当时的球队老板徐泽宪带领全队绕场一周以示庆祝,但送给他们的却是大量的矿泉水瓶,这根本就不是主场应有的待遇!”胡亦文回忆道。

  联赛第二回合德比,申花坐镇虹口4比1赢了回来,“我记得第二天来到学校,除了接受班上众多申花球迷的嘲讽外,一眼望去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份《东方体育日报》。他们就举着头版醒目的‘4比1’的比分过来刺激我。”

  联赛倒数第二轮,申花主场击败陕西,而国际队这边直到第93分钟依然在客场与云南红塔平分,如果这样结束的话申花就将提前一轮夺冠。但奎瓦斯在第94分钟的绝杀将冠军悬念维持到了最后。“那两场比赛是同时开始的,而比赛时又恰逢英语考试。显然,当时我只关心比赛,没心思考试。于是我就把收音机藏在内侧袋,将耳机的两根线从衣服里穿出来塞在耳朵里听。当得知奎瓦斯打进绝杀进球时,我不自觉地大声喊了出来,全班所有人都盯着我看,接着老师毫不犹豫地把我的试卷没收了,我也因此被赶出教室。”对于当时一心只想着国际队的胡亦文来说,考多少分已经不是他在乎的事了。“之后的一周时间,我一直保持着亢奋状态。班上很多申花球迷也过来调侃,说今年冠军看来是你们的了。道理很简单,虽然国际队在还剩一轮时依旧落后申花1分,但最后一轮国际队主场迎战保级队天津泰达,而申花要在客场迎战‘克星’深圳健力宝,拿3分几无可能。”由于感觉冠军唾手可得,当时的胡亦文就整天在课堂上想国际队夺冠后要买多少烟花爆竹到八万人前面的广场上庆祝。

  末轮联赛的开局顺得连胡亦文自己都不敢相信:深圳在比赛10分钟不到便取得领先。“由于末轮所有比赛同时开打,很多申花球迷也来到了八万人体育场,一边看国际队,一边用耳机关心申花那边的比赛。当得知申花早早落后时,他们更是垂头丧气地跟我说冠军肯定是国际队的了。”直到比赛第36分钟泰达取得领先时,胡亦文依旧认为这是个意外,下半场还会扳回来。而一直到下半场第10分钟泰达2比0领先时,一种绝望的气息才扑面而来。“我知道球队要想扳回来已经很难了,尽管当时申花已经0比3落后。国际队球迷在主场不断地高喊“申花输球啦”,想以此激发国际队球员的斗志。终场前5分钟,王 扳回一球,但为时已晚。终场哨声响起,现场很多失望的国际队球迷把提前准备好了的烟花狠狠地丢进场内,还有一些情绪失控的国际队球迷和申花球迷在现场发生了冲突。“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确实也听到过末轮踢假球的一些风声,但作为铁杆球迷,我是绝对不会相信传闻的,直到前两年反赌扫黑案的曝光。其实我还是不太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国际队球迷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由于出自申花,申思、祁宏对国际队的感情还不到家。”

  在胡亦文看来,2003年的冠军一丢也意味着国际队在上海的日子彻底结束:至少球迷这块是不可能再跟申花的蓝魔抗衡了。而且后来再碰到申花更是难求一胜,这就是冠军旁落之后的连锁反应。

  在申鑫身上看到国际队影子

  国际队西迁后的第一场联赛,包括胡亦文在内的很多国际队球迷都来到了西安为旧主鼓劲,但毕竟不是上海球队,很多人之后对西安国际队的感情也越来越淡,“我只是在新闻里了解那支国际队的情况,当时就感觉整个人一下子没了寄托。”2006-2011年,胡亦文只能通过欧洲联赛来打发业余时间,“欧洲球队水平再高,但怎么看也没有归属感。”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2年申鑫队来到上海。“其实申鑫队刚来上海我对这支球队也没啥感情,但当得知王 、赵作峻和吴彦晟这三名原国际队球员都在,让我感觉申鑫似乎有了当年国际队的影子。尤其是王 ,在2004年申思、祁宏被打入冷宫后,他迅速成为了球队的核心以及球迷心中的偶像。再加上如今主帅又是成耀东,久而久之,我也不再把申鑫当作是国际队的影子来看了。现在,申鑫成了我的新主队。”

  2013年,申鑫将主场从金山搬到了市区,球迷团体也得以进一步扩大。“去年我成为了东方球迷会副会长,但由于没有正式招募,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幸运军团球迷会这块。后来,我在和幸运军团球迷会会长范少杰的聊天过程中发现我们两人都是从上海浦东队开始一路追随过来的,聊得很投机,我也就成了幸运军团球迷会的副会长。今年东方球迷会开始招募了,由于身兼两个球迷协会的副会长职务,因此两家球迷协会走得也很近。有可能的话,明年两家球迷会将合并。”

  今年联赛,申鑫又把主场搬回到了金山。就在联赛开打前一个月,胡亦文连续四周赶往金山,“因为球迷会要和金山当地公安局协商主队球队看台问题,这一环节就花了很长时间。当然路途劳累都无所谓,只要申鑫球迷群体能日益壮大,我的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在,胡亦文的唯一期望就是申鑫队能在上海留的时间长一点,“球队的迁移,受伤最大的其实是球迷。申鑫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在上海安稳下来,让我们这些球迷在家门口笃笃定定地看球,至于成绩,这些都可以慢慢来。”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王仕瑞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