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全民娱乐下尴尬的国足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2014-08-12 09:45:00
世界杯结束后,本以为中国足球也会跟着热起来。然而,中超赛场上粗糙的技术、缓慢的节奏让人很快发现,中国足球与世界杯上的足球根本不是一回事。在周末这样一个需要比拼创意、争抢眼球的黄金时段,在与各家卫视苦心孤诣打造的一档档电视节目的较量中,中超毫无悬念地败下阵来。
在移动互联网的强力冲击下,很多人,包括专业电视人都认为电视也会像报纸一样走下坡路。但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从上周五晚上到周日,越来越多的家庭吃完饭后就坐在了电视机前,让遥控器在浙江卫视、湖南卫视[微博]、江苏卫视、东方卫视之间迅速翻转。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卫视好节目确实够劲爆,甚至连我这个平时不太爱看电视的人也被吸引了。我知道眼下这些当红的电视节目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版权,说得难听点是山寨版。但是,人家这些个“山寨作品”做得很用心,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弄得很走心,这样也能俘获观众,取得不可思议的回报。
像灿星出品的《中国好声音》,在前两届爆红之后,今年再度出击,还是让人欲罢不能。且不说“好声音”产业链上的巡回演唱会、广告经纪等业务,这个栏目仅广告收入便达七八亿之巨。尽管我对“好声音”具体的运作环节不太了解,但我认为好节目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不相信那些“天籁之音”是守株待兔等来的,更多的可能是导演组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挖来的。我与“好声音”的总导演金磊在世博会前的一档叫《全家都来赛》的节目中有过接触,尽管这是个很难有良好收视表现的主旋律“规定动作”,但为了挖掘选手,金磊每周自己带着节目组下沉到社区、小区搞预选赛,最终这样的节目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
“好声音”之所以能收视长红,我觉得是一种必然。
其实,像《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微博]等一些栏目之所以长盛不衰,都是栏目组不断微创新、精耕细作的结果,他们的目标就是取悦观众,感动观众,有了收视率,广告、产业链自然而然地就来了。相比起这些节目团队,无论是中超联赛的管理者还是各家俱乐部的经营者,有谁这么用心地去经营我们的联赛呢?一场中超联赛,难道真的就只是九十分钟的比赛?除了胜负之外,中超还应该为球迷做些什么?
这是一个全民娱乐的年代,没人指望中国足球像体操、跳水那样去为国争光,足球只不过是娱乐方式之一,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让足球玩得性感点,玩得嗨一点,玩得离球迷更近点。如果中国足球继续僵硬的、缺乏人情味的运作模式,缺乏客户意识、不知互动价值,中国足球迟早会被形式各样的娱乐盛宴所淹没。想要收视率,中国足球,请给个理由先。
(季方)
责任编辑:王仕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