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徐莉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将赴英攻读管理硕士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莉佳   2014-08-06 11:55:00

徐莉佳

  再过10天,特意回国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活动的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又将登上前往英国的航班,开始她新的求学之旅。从交大工商管理本科毕业后,徐莉佳选择了继续深造,这一次,她申请了南安普顿大学国际管理专业。

  徐莉佳说,她特别感谢上海队的理解和“宽容”:队友们忙着在全世界训练比赛,备战里约奥运会,随性的她可以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学习:为未来做准备

  徐莉佳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她总说,读不一样的书,学习不同的知识,给了她一个“冠军的头脑”,让她可以在赛场上变得更加自信和睿智。

  去年全运会之后,趁着疗伤,她又开始了新的规划: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准备。在病床上,她开始准备雅思,两三个月的时间,她就交出了“让自己都挺意外”的不错答卷。申请学校的过程很顺利,不久,徐莉佳收到了来自南安普顿大学的硕士入学通知书。

  今年1月,徐莉佳找了个机会,跟上海队教练、领队谈了自己要读书的想法。各种挽留和说服不可避免,但徐莉佳很欣慰,一切很顺利:“大家还是很尊重我的想法,这一点让我很感激。”

  里约:如果“还有欲望”

  虽然正式课程要到9月份才开始,但徐莉佳两三个月前就已来到南安普顿校园,开始学习学术英语,为即将开始的专业课打好基础。

  这期间,徐莉佳总会收到来自国家队和上海队队友从全世界各地发来的图片和信息:“这里的海很美,特别适合你。”徐莉佳笑着说:“他们是在诱惑我,让我重回赛场。”

  再战一届奥运会,是队里对徐莉佳的期望。27岁的她不是没想过:“如果可以,谁都想再尝试一下。但要看身体、竞技状态各种因素是不是合适。”

  眼下,即便是在英国,徐莉佳依旧自觉保持着体能训练,空闲时,也会和英国朋友去比赛。她说,一切要看到时“有没有欲望”:“如果我到那时还有‘想上场拼一拼’的想法,就会回来。”如果回来,她把自己备战的时间定在2015年下半年。

  追求:永远“快乐帆船”

  徐莉佳不在队里的这段时间,她的师妹、也是她带教的徒弟张东霜已经成为国家队的“新一号”,也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重要人选。徐莉佳十分看好“徒弟”;“里约赛场的风很小,很适合她。”

  说这话时,徐莉佳有着“置身事外”的感觉。她坦承,眼下的帆船于她,虽然依旧是“最爱”,但已经超越了竞技体育的范畴,心中有种想为它做些事情的愿望。

  选择国际管理的专业,徐莉佳是有“想法”的:“我希望未来能成为一条纽带,把中国和世界帆船界、国际奥委会联系起来。”在国外训练比赛这么长时间,徐莉佳被欧美国家浓郁的帆船氛围而感染,她始终觉得,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为中国的帆船做些什么。

  今年初,徐莉佳和朋友一起开始了推广帆船运动的“第一步”:出一本中英文帆船初级教材。徐莉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故事,请朋友画漫画,在书的后半部分讲解一些帆船的知识——“这本书预计在里约奥运会之前两个月出版,我希望能以一种比较独特和轻松的方式吸引青少年参与帆船运动。‘快乐帆船’,是我这辈子永远的追求,以前是我自己,现在希望是为了未来。”

  记者点评:为“尊重”鼓掌

  批准徐莉佳“单飞”,上海体育管理部门“勇气可嘉”。在备战里约奥运会的当口,能放手让奥运冠军 “做自己想做的事”,帆船队给了徐莉佳足够的尊重,也给了运动员未来的职业规划最大的支持。

  从“要金牌”到“以人为本”,中国体育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转变。

  只要成绩,运动员们关在“象牙塔里”训练,两耳不闻窗外事。由于缺少职业规划,十几二十年后,当他们退役走出大院踏上社会时,其中有不少人会陷入迷茫和无措。竞技体育的成功,让我们跻身于世界前列,但荣耀光环的背后,却是一个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举重冠军邹春兰当搓澡工、马拉松冠军艾冬梅卖金牌等,退役运动员的尴尬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运动员缺少职业规划,也成为中国体育的“软肋”。

  对上海体育来说,徐莉佳把重心转移到学业上,特别是对于帆船这样一个“稀罕”的项目而言,的确是个不小的损失。但着眼于运动员未来的发展,让他们能在以后成功“转型”,上海的体育管理部门把运动员未来人生的幸福和快乐,看得更加重要。这一道选择题,答案只有一个:以人为本。

  我们感动于徐莉佳的敢做敢想,也感谢体育管理部门的理解和尊重。竞技体育纵然看重成绩,但更需要人情味。

  这样的体育,才是完整的。

  (本报记者龚洁芸)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王仕瑞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