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郭艾伦如此惊艳却还不是100% 憋足一口气证明自己

来源:篮球先锋报   作者:   2014-06-11 14:35:00

  记者陈月泽溧阳报道 6月8日,中澳对抗赛第四场,郭艾伦[微博]再次在场上展现出了极强的侵略性,他的突破成为中国队的一大杀手锏。已经被球迷亲切地称呼为“郭少”,本场比赛拿下13分,外加2次助攻,就在中国队与澳大利亚第一场在镇江的比赛开始前,郭艾伦火速驰援国家队,虽然在之前国奥的比赛中,郭艾伦的右手受了不小的伤,这导致他训练和比赛都是时断时续,但郭艾伦还是义无返顾地来到了国家队的阵营中。两场热身赛下来,郭艾伦的表现堪称闪亮。他在比赛中不时会完成自己标志性的反击和突破,偶尔的失误也会让主教练宫鲁鸣狠狠皱一下眉头。不过每个人都知道,这还不是一个百分百状态的郭艾伦。

  不少人都说,郭艾伦最终肯定会留在国家队的阵容中,因为他的突破和攻坚能力,是这支国家队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也有人说,郭艾伦要想最终留下还得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宫鲁鸣的更多信任。不过对于郭艾伦自己来说,现在的他已经无暇顾及那么多问题,他必须让自己尽快“补课”,由于自己之前没有跟随国家队训练,无论在体能或技战术的理解上都有很多功课要做。

  “肯定要抓紧时间啊,要让自己在这段时间更多努力一些。”自打出道以来就以天赋出众著称的郭艾伦,这一回,却要上演一次“笨鸟先飞”了。

  憋足一口气证明自己

  这几天,郭艾伦的话一直不多。

  两场热身赛前的例行训练结束后,郭艾伦并未在场上做太多停留,甚至也无暇与队友打闹和开玩笑,他总是一声不吭地悄悄走到场地旁边的替补席上,低头给自己的手腕缠上一袋厚厚的冰袋。

  有记者提出想要采访郭艾伦的时候,他倒也很客气地选择接受,不过他并不愿意表达太多的意见。“没什么需要说的,实际行动更重要一些,毕竟现在自己差了不少东西,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才能追得上。”郭艾伦说话的时候表情一直比较严肃,这让身旁几位相熟的记者都感到有些“不适应”。

  但每个人都看得出来,郭艾伦想要证明自己,他一直憋足了一口气。

  其实早在之前国奥队的比赛中,郭艾伦的发挥并不稳定。

  有一场比赛国奥队依靠他最后时刻的精彩表现逆转了对手,但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郭艾伦的表现却并不如意。此番能够重新回到国家队,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一个击破质疑声音的最好机会。

  早在郭艾伦入选国家队大名单的时候,有记者问宫鲁鸣对于郭艾伦的印象,宫鲁鸣当时表示“我没有和他有过太多交流,不过很多人都说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当记者如今将宫指导的评价告诉郭艾伦的时候,后者也显得有些疑惑。郭艾伦听到这个消息,先表示自己并不知情,当记者一再请他谈谈看法的时候,郭艾伦也并没有太多表明自己的态度。“固执?我也不是很清楚固执是什么意思,对于我认为对的事情,我肯定会坚持。如果自己有不足,其他人点了出来,我也肯定会认真去反省和改正。”郭艾伦说。

  后场又多一柄尖刀

  郭艾伦嘴上不说,但他的心里比谁都要要强。这也是为什么,在自己重回国家队的首秀中,郭艾伦会拼了命地表现,希望在家乡父老面前证明自己。

  6月6日的比赛,郭艾伦打了24分钟,是全队所有后卫中出场时间最多的。他8投7中拿下了19分,而这8次投篮,除了最后时刻胜局已定时的一次三分球出手之外,其余全都来自三秒区,来自他最擅长的方式———攻击篮筐。

  眼下的这支国家队里,整个后卫线甚至所有外线球员中,郭艾伦都是冲击力最强的一个点。尽管他的手腕上还缠着厚厚的白色绷带,尽管他自己也说,前段时间没有接受连贯的系统训练,体能是现在自己面临的最大难题。但他的作用,仍然无人能够代替。

  在快攻反击中,郭艾伦是全队最犀利快速的进攻点,他不仅能够接球后迅速为前场的队员传球,同样可以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冲锋在前,成为球队快攻的进攻终结点。而在阵地进攻中,郭艾伦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在全队进攻陷入僵局,或者战术跑位已经失败的情况下,他依靠个人能力完成的突破,可以在对方三秒区内制造杀伤,也可以给队友带来空位投篮的机会。在镇江的热身赛中,他两下轻巧的体前变向,便将澳大利亚人轻松甩开的场面屡屡上演。而在宫鲁鸣的心中,郭艾伦就像是一柄“双刃剑”,要想最大程度低发挥他的优势,郭艾伦与球队还要经历彼此适应和改变的过程。

  “应该说他(郭艾伦)对篮球的执着还是让人欣赏的,但他当前需要做的是融入球队,他现在和全队的配合比较不够,个人持球时间太长,作为一个球队的组织后卫,是要去学习放大别人的作用,”宫鲁鸣说,“他确实非常努力,打得也很不错,打出了一些好球,但如果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战术素养需要更大的提高。”

  从宫鲁鸣的评价中不难听出,对于现在的郭艾伦,他还是有一些不甚满意的地方。但郭艾伦身上独特的特点,却让宫鲁鸣仍然对他充满希望和耐心。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王仕瑞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