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转会松绑弥合断层 象甲联赛新赛季迎来变脸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14-04-15 13:09:00

  核心阅读  长久以来,低迷的赛事、流失的人气、寥落的市场,勾勒出象棋项目的边缘生态。古老棋种能否重焕新生?草根象棋怎样赢回关注?悬崖边的拷问,让中国象棋无法原地等待。

  联赛变脸

  剥离团体赛职能,首设预选赛吸纳社会力量

  4月12日,2014年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山西六建杯”预选赛战至末轮。在厦门海翼队提前锁定冠军后,中国棋院杭州分院队也惊险晋级,跻身正赛。这两队的入围,意味着自2003年创办的象甲联赛首次扩军至14个席位。

  设置预选赛,在男子象甲联赛历史上可谓“头一遭”。以往10年间,象甲联赛始终与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甲组)捆绑,参赛主体也局限于各省区市及行业体协的体制内队伍。僵化的赛制、有限的棋手、封闭的环境,让联赛的盘子难以做大,社会知名度也每况愈下。

  “象棋的群众基础,不能任其散落在民间,要通过赛事改革串联起来。”中国象棋协会副秘书长郭莉萍表示,预选赛意在解封参赛门禁,刺激现行的联赛机制。

  杭州此次派出3支不同年龄段的梯队,最小的棋手才上小学六年级,“冲甲”之外,更为见识世面、锻炼队伍。“过去我们没有联赛资格,培养的人才只能往省队送,小队员也没机会参加国字头比赛,幸好放开了参赛门槛,不然我们就要死了。”中国棋院杭州分院队教练马天越感慨。

  而更多的变革,也随预选赛“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今年起,象甲联赛将彻底剥离团体锦标赛的职能,成为一项独立赛事。当年升降组,无论是降级队还是社会队,全部打预选赛,谁赢谁晋级。”郭莉萍说,预选赛的规模不设上限,希望增至二三十支队伍。“一旦赛事成熟,预选赛就改为乙级赛,再延伸到丙级赛,或搞分区赛,让各级别的棋手和棋迷都能参与进来。”

  转会松绑

  签订三方协议可人才流动,社会队能挖体制内棋手

  下完最后一盘棋,厦门海翼队的党斐长舒一口气。头顶“大师”称号的他,早已征战过象甲,而今却“降格”来打预选赛。“我的注册单位是湖北队,编制、关系都在那边,前两年被租借到广西队打联赛,去年新成立的厦门海翼伸出橄榄枝,我就转会了。”

  这样的人才流通,在今年的象甲联赛并不罕见,其中不乏等级分居前的名将。北京队的王天一和湖北队的洪智,就转投升班马内蒙古伊泰队旗下。“只要参赛单位、所注册单位和棋手签订三方协议,棋手就能转会,这使得联赛各队的实力相对均衡,比赛更有悬念。”在党斐看来,打破人才流动的限制,象棋的池水才有可能搅活。

  粗略统计,目前国内在编的专业棋手不足百人,象甲联赛每队可报6名棋手,基本成了“专业圈”的天下。在原来的体制内,各专业队棋手守着铁饭碗,待遇大多固定,人也难以挪窝。

  时代在变,象棋岂能一成不变?在去年女子联赛试水之后,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才循环系统,正在男子联赛逐步实现。根据改革后的联赛棋手注册办法,棋手在联赛的参赛资格仅限于本赛事,与其所注册单位参加其他国内外赛事的代表资格无关。“换言之,你是湖北队的注册棋手,转会到别的队打联赛,等到全国智运会、团体锦标赛,你还是代表湖北队。我们还参考乒乓球项目,将联赛每队等级分前十的棋手限制在两人。”郭莉萍直言,这样的划分不会动摇地方棋院的人才根基,让专业队有底气放人,也有信心培养人。

  对棋手来说,自由流动刺激着比赛欲望,毕竟棋艺和战绩,将直接与自身价值挂钩;对棋队来说,人才转会意味着市场放开,社会化队伍也有机会挖到体制内的棋手。党斐认为,“联赛发展的趋势,就是社会化俱乐部,有独立赞助商,市场化运营”。

  弥合断层

  办赛仍靠“热血资本”,瞄准网络来收复棋迷失地

  在象棋界,每每提及项目发展,群众基础总是老生常谈。一边是两亿人会下象棋的砝码,一边却是诸多比赛乏人问津的尴尬,象棋的天平日趋倾斜,看似雄厚的棋迷群体正在不断稀释。

  哪怕是最高水准的男子象甲联赛,与普通棋迷也隔着“千山万水”,不只看不到直播比赛,甚至连精彩对局也只能耳闻。“以前电视上讲解象棋比赛,报纸刊登名人棋谱,现在早无踪迹。棋迷见不着棋手,找不到棋谱,缺少比赛互动,久而之久兴趣降低,人气怎能不流失?”党斐有些无奈。

  竞技层面与群众基础的断层,致使本应最接地气的象棋,却偏偏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一旦远离市场的关注,又缺乏明星的号召,赞助商看不到象棋的影响力,联赛冠名“裸奔”、棋队赞助难产也就屡见不鲜。郭莉萍坦承,目前办赛依然要靠“热血资本”,短期内无法改变。“象棋在竞技属性之外,还有服务社会的功能,我们尝试寻找这个衔接点,先打通社会力量、普通棋迷的参与路径。”

  不过,若要收复棋迷失地,挑战不止于现时。“任何项目要活下去,年轻人是原动力,再过二三十年象棋怎么办?”事实上,早在互联网兴起时,象棋曾拥有超过其他项目的占有量,可惜象棋界未能抓住这次机遇。如今面对“老龄化”的威胁,网络赛和手机游戏端被视为“潜力股”。

  当然,也有人担心“高科技”对象棋网络发展的干扰。南开大学象棋教师商思源说,现在人脑根本下不过象棋软件,网络作弊会打击很多棋迷的参与热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我们可以通过比赛设计、级别区分等手段,来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郭莉萍眼中,象棋正在爬坡,虽然很累,但依然要走下去。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王仕瑞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