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围剿”支付宝,理由何在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温江桦   2014-03-25 09:11:00

  赵顺清 作

  继四大行中的工行、农行、中行相继调低对支付宝快捷支付额度以来,支付宝交易量最大的建行也对支付宝“发难”,把快捷支付额度调低到了单笔最高5000元,每月不超过5万元。银行方面普遍表示,此举是为了保障客户信息与资金安全。(3月23日《现代金报》)

  看来,互联网金融被折腾得“一刻都不能消停”。虚拟信用卡与二维码支付,刚被央行叫停,这又闹出来“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的幺蛾子。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较劲,可能才刚刚开始:一边是强势崛起、顺应市场规律、有力切分居民的储蓄蛋糕;一边则是死死地不撒手,频频祭出“客户信息资金安全”杀手锏,意图保持银行里的储蓄资金不大量流失。

  由于金融牵涉面广、社会化程度极高、问题也颇多,国家力量频频介入,央行进而对其规范,大可理解。不过,四大行相继对支付宝快捷支付进行限额,理由何在?

  众所周知,四大行,是商业银行。并且,目前处于舆论中心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还处于酝酿阶段。可以说,四大行对支付宝快捷支付限额,并无政策依据,而是自主行为,那么,这种在同一时期、又在同一空间市场上采取的一致行动,完全能被认定为经营者之间的“协同行为”。换句话说,四大行已涉嫌垄断。

  什么是协同行为?按照法律认定,一般是经营者之间达成垄断协议,一致行动。不过,明目张胆达成垄断协议者少,采取心照不宣、默契的方式一致行动者多。四大行之间是竞争关系,各自拥有独立决策权,在直接限制支付宝快捷支付、间接遏制消费者利益之上,竟然达成惊人一致,难道这里面没有一丝猫腻?

  当然,四大行可以用“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等理由,辩解其行为是市场经济的理性调节。不过,有一个背景显然不能忽略,即截至3月16日,四大行人民币存款较月初相比流失仍然高达1200亿元。这1200亿元,其流动去向是互联网金融中的各种“宝”。那么,从此背景考量,四大行的“理由”,便显得有些苍白。再者,即便限制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依然存在,既然存在支付行为,客户信息无端泄露的风险依然存在,不过是损失资金大小有别罢了,额度控制又能为信息安全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横空出世,带来了市场化的利率,让银行的超低存款利率很尴尬,也让银行暴利的源头暴露无遗。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诞生,只是证明了一个道理:推动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政策,已时不我待。(温江桦)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zhuangyuanyuan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