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赵德栋:巧手“捏”出写意情怀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2014-03-21 09:10:00
□ 赵永斌
“他可是我们村的能人,面粉在他手里都能变出花来呢!”在高唐县梁村镇琉璃庙村,提起赵德栋,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今年44岁的赵德栋,是一位普通农民,多年来醉心于国画,更是匠心独具地将面塑与国画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走进赵德栋的家,笔者就被满屋的画所吸引:“江山五骏图”、“喜上眉梢”、“虾戏”、“两情依依”……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让人移不开眼。这些画看似国画却又有很强的立体感,原来这就是赵德栋自创的面塑国画。
也许是天性使然,赵德栋自幼酷爱画画,尤其是国画。虽没有接受过正规学习,但常年的摸索让他对国画有了相当的了解。他的面塑更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他捏的面人非常精致,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刻画得格外传神。多年的国画和面塑功底,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生活,赵德栋干过建筑,做过电焊工,却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一天他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市面上销售的面人大都比较粗糙,能不能将面塑与自己熟悉的国画结合起来呢?说干就干,他找来了面粉、刀具等,捏了一幅“老子骑牛图”,但没过两天就裂开了,第一次尝试失败。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很难保存,由于成品以面粉为主,很容易长毛或皴裂。
经过无数次尝试,赵德栋终于有了自己的“窍门”:原材料以糯米为主、强筋面为辅,底稿打好后,全部用上好蜂蜜粘贴,再辅以甘油、香油等原料,就连色素都是食用色素,无任何副作用。他在创作过程中又融合了浮雕的艺术,使得面塑国画的立体感更强,画面更加生动。这样一幅创作下来,成本就在400元左右。
赵德栋创作起来更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几乎是他的常态。就拿正在创作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来说,他已连续工作了两个通宵,虽然还是半成品,但碧波荡漾的湖水、摇曳生姿的柳枝、还有两只羽毛纹路清晰可见的鸭子,盎然春意跃然纸上。一个拨子,一把毛刷,几把小尖刀再加上一只毛笔,就是他全部的创作工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在赵德栋的巧妙构思下诞生了。
赵德栋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家人极力反对,在他们看来,农民老老实实地种地就行了,这么“高端”的艺术,哪是他能驾驭得了的。赵德栋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用他一幅幅作品说服了他们,尤其是妻子,已成为他忠实的“粉丝”。现在妻子非常支持他的创作,相信他这块璞玉总有发光的时候。
在众多题材中,赵德栋偏爱孔雀牡丹和梅花,他创作的“富贵满堂”正是以孔雀和牡丹为题材,雄孔雀翩然开屏,雌孔雀深情凝望,蝴蝶起舞于牡丹之间,寓意富贵吉祥。“寒梅傲冬”则是以梅花为主角,梅干虬劲有力,花瓣迎风绽放,寓意气节风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喜好,象征了他的生活态度,在平淡的生活中坚持梦想。他说:“我创作的面塑国画更多的是一种寄托,就是不想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磨去了梦想。”
元好问有句话叫“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赵德栋并不这样认为,在他的观念里,艺术是需要传承的,他收了两个徒弟,手把手地教他们,盼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农民赵德栋:巧手“捏”出写意情怀
责任编辑:李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