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新闻

乐陵:土地确权盘活农村沉睡的“金山”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张宇鸿   2014-03-21 09:08:00

  □贾鹏 报道  乐陵市杨安镇崔刘社区农民在村民代表的监督下,辨认地块、确认地亩数。

  □ 本报记者 张宇鸿 本报通讯员 李玉胜 刘敏    

  自去年5月份至今,乐陵市分两批先后完成了16个乡镇53个村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共确权土地3.1万亩,发放经营权证书4800本。国家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金文成指出:“乐陵市坚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为全国试点工作的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前不久,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现场观摩会在乐陵市崔刘社区召开,将乐陵的经验做法推向全国。

  尊重民意

  “村民代表大会开到零点才结束”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做好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首先要尊重民意。乐陵市在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中,每个步骤都与群众反复讨论,每个环节都邀请群众参与,每个争议都由村民协商解决,每项成果都经群众签字确认,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乐陵市杨安镇崔刘社区的大崔、小崔、大刘、小刘4个村是该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的第一批试点。

  “我们多次召开村干部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崔刘社区的实施方案以及丈量小组成员都是由村民代表商议确定的。在镇领导小组的带领下,5天时间我们开了7次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白天没空,我们就晚上开,当时在社区办公大院里,一到晚上,就人头攒动,最多时有400多名村民参加,到了零点才结束。”崔刘社区书记刘学山介绍说。

  做好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还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认真测绘各项数据,及时公示,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3月12日,在崔刘社区档案室内,记者看到各个村庄的确权档案摆放整齐、条理清晰。随手抽出一卷,土地承包合同、农户宗地图……各类资料一应俱全,非常详实。

  镇经管站站长苏静介绍说,镇政府安排专人成立资料审查、土地丈量、地图绘制、综合指导4个工作组。对农户及地块信息锁定、面积核实、公开公示等关键环节具体操作。并邀请相关公司给每个村庄绘制了鱼鳞图,给农户绘制了宗地图,农户每块地的面积、位置以及“左邻右舍”等信息均能体现在地图上。

  镇经管站工作人员小王一直负责鱼鳞图绘制工作,她说:“为了保证准确,每个村庄选出20多名代表丈量土地,村干部负责标注位置,技术人员在电脑上绘制,一张图要反反复复修改多次,村民确认无误后才能入档。”

  明晰权属

  消除了纠纷,促进了高效流转

  经过不断摸索,崔刘社区探索出九步工作法,即:成立机构、宣传培训、资料收集、绘制底图草图、入户实地丈量、公示审核、农户确认、发放经营权证书、资料归档。崔刘社区试点成功,为乐陵市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趟出了路子。按照这一经验,目前,乐陵市已先后完成了16个乡镇53个村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共确权土地3.1万亩,发放经营权证书4800本。

  “以前村里有些边边角角的土地权属不清,村里人经常为此吵架。确权颁证后,每家的土地都固定了,村与村,户与户,分得清清楚楚,大伙再也没有因为地界起争执。”3月15日,乐陵市胡家街道办事处小焦村村民焦登高向记者介绍说。

  为农户土地确权颁证,不仅使土地经营权实现了权属清晰,风险可控,具有了法律保障,而且还为土地高效流转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使分散的土地流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加速农业现代化。“过去上海的一家公司想来崔刘社区做蔬菜大棚生意,但当时俺这儿的地都没有‘土地证’,农民手里无任何合法的凭据来证明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人家一经考察发现俺这儿的土地权属不清就没同意。这不,我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后,这家公司才又同意在我们这儿建大棚。现在,已流转我们5000亩地建起了蔬菜大棚。”刘学山说。

  乐陵市经管局副局长郭景华介绍说,一经确权登记颁证,农民就能以物权权利人身份,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可以通过出租、转让、入股等获得财产性收益。土地承包权益受到侵害后,农民还可凭证行使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权利。

  “去年,我想把土地流转出去,但找不到自己土地的界限,没法流转。有了‘土地证’后,我们家10亩地都流转出去了,一年收入1万元;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在村里当了保洁员,每月收入近2000元,”大崔村村民崔殿诤说。

  用活经营权

  6家合作社抵押贷款710万

  给奶牛安装一个卧床,可以增加三分之一的产奶量,人工成本也能降低90%。对于这一点,乐陵市金亿奶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侯金场看得很清楚,但是,过去他的合作社并没有安装多少,不是他不想,而是缺钱。

  不过现在,通过将13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他成功地从乐陵市信用社贷出了440万元,解决了改善养殖设备的资金。

  郭景华介绍说,他们在对乐陵市农村经营主体的经营资金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80%的农户靠自筹解决资金问题,并且在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时,都要求农户提供担保人和抵押物,而农民往往在这方面受到极大限制,这已经成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

  从去年5月起,结合正在推行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乐陵市创新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专门成立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不断完善交易流转、抵押登记、处置变现等服务,并指导市信用联社开办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主要针对专业大户,粮棉面积不低于100亩,特色经济作物不低于50亩,养殖面积不低于20亩。“专业大户资信更好,风险更容易控制,同时对资金需求大,也能真正用到实处。”郭景华说。

  “以前我们脚下有地,手里没钱,既没有财产抵押,也没有抵押物,贷款非常困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推行后,我用2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地上附着物作抵押,申请到了20万元贷款,扩大养殖规模的资金有了着落。”乐陵市寨头堡乡斌鹏养羊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海勇说。目前,乐陵市已经成功使6家合作社实现贷款710万元,较好地缓解了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

  “为农民土地确权颁证,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功能,相当于挖开了农村沉睡已久的金山,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乐陵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乐陵市市长曲锋说。

  书记点评—— 让农民享受更大政策“红利” 乐陵市委书记 鄂宏达

  土地确权是农业改革的基础。乐陵的工作实践证明,及时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把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落到实处,对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减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乐陵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加上前些年种地负担重,导致抛荒现象比较严重。近几年,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逐年加大,且粮食行情看涨,不少村民又重新把土地当成了“香饽饽”,过去的撂荒地、盐碱地也逐渐成了农村土地纠纷的焦点。去年5月,乐陵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并探索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激活、放大了土地的效益潜能,让农民在更大程度上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盘活农村沉睡的“金山”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