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要“清”也要“明”

2019-04-07 10:58:00 来源: 大众网日照·海报新闻 作者: 牟泳锟

 

环卫设置的祭祀烧纸容器

文明祭祀更值得倡导

  大众网日照·海报新闻4月6日讯(记者 牟泳锟)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扫节日,随着社会文明进一步深化,祭祀更应抛弃陋习,以环保文明的方式来追思故人,不忘清明节初心,让清明节洗去尘烟,让文明祭祀成为“清”明祭祀的主旋律。

  在古代中国,人们“事死如事生”,祭祀也上升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高度。而当今中国,文明之邦,古之理念与现代人生活习惯格格不入,呼吁绿色、平和祭祀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新需求。传统有变,但内核不变。变化的是表达形式,不变的是情感内核。近年来,清明的纪念形式越发多元,有人通过网页祭祀,有人通过视频祭祀,还有人通过代客扫墓的形式,这些形式虽然多元,但却遭到冷遇。其实,这种不被接受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没有真实情感,这种思念方式没有文化内核,只有空洞的形式。 

  为了破解这种难题,让追溯逝者的感情内核依旧存在,留住这种文化传承,从2017年开始,日照市环卫处专门设计制作了烧纸的祭祀容器,将其放置在市区各主要道路的十字路口,供市民烧纸祭奠时使用,2019年又新增了100多个,同时,日照环卫处还在每个设桶的路口安排了保洁员进行值守、劝导和保洁,引导市民文明祭祀,纸灰入桶,减少环境污染。这种措施,就是让“身后事”更契合当下环境,让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习俗与传统,能以更加现代的的面貌延续下去。

  清明节要“清”更要“明”。清明祭祀,追忆的是对先人的情感,是对往事的思念。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情感弥足珍贵,这是清明传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们也要更新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心在,哪怕一束鲜花,一钵黄土,一声低喃,一句诗句,都是对故人的思念,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这种情感慰藉都不会消失,愿今后的清明平安祥和,文明之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清明才可更加“清”“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