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人宋良鹏:悬壶济世为苍生
来源:大众网 2017-09-30 14:42:00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责任编辑:李雪
来源:大众网 作者:贾斌 2017-09-30 14:42:00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医生则是人类生命的工程师。教师为人类授知布道,解惑释疑,医生则为人类祛病驱魔,起死回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大医精诚》中说的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做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让我们走进日照市中医医院脑病三科主治中医师宋良鹏,感受他温暖而光辉的人格魅力,倾听这位医者仁心发出的最动听的生命乐章。
早会上总结讨论 郑培波 摄
8:00 早会
晨或熹微,空气里散发着丝丝凉意,日照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的走廊里坐满了前来陪护的病人家属,而医生会议室里正在热火朝天的讨论着。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良性肿瘤,发生率为10%,以往手术的主要方法为开颅切除肿瘤,此方法创伤大、易发生较多并发症……”正在说话的这位,便是宋良鹏大夫。此时,并不算小的会议室塞满了参加早会的医生们,他们正在就前几天的一场手术视频进行总结讨论,而宋良鹏是这次会议的主讲。
“昨天这位病人采用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手术过程比较顺利,较传统开颅切除相比,优点不言而喻,术后护理人员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我估计今天病人就能转入普通病房观察保守治疗。”视频中记录了手术的整个过程,在医生灵巧的双手下,肿瘤被慢慢剥离,直至取出。
ICU里的“剪刀手” 卜凡文 摄
8:30 神经重症ICU
ICU是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进去的病人往往已经到了生命最边缘的时刻。虽然ICU外是攒动的人头,可是进去后,却是异常的寂静,只有医护人员来回的鞋套声和监控仪器的滴答声,在这样肃静的一个地方,仿佛在诉说着对生命的渴望。任何一个人在这里呆过,都会分外珍惜自己的健康与生命。
研究病人的“大片” 郑培波 摄
“大爷,今天气色不错,看报告您的各项指标都在逐渐恢复,过会就给您转到普通病房去。”68岁的王大爷是目前ICU病房里最清醒的一位,而早会的那场手术,就是王大爷的,“虽然王大爷年事已高,但是身体底子好,再加上最新的手术方案,恢复很快。”宋良鹏说。
电生理检测 季华 摄
巡查完毕,宋良鹏从器材室里推出一台设备,“要给患者做电生理检测,用电生理仪器、微电极、电压钳及膜片钳技术等记录或测定,检查患者脑功能和脑血流情况。”宋良鹏略有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我们中医医院独有的,为了学习这门技术,我特地去北京进修了一段时间。”
共同研究CT片 季华 摄
9:30 普通病房
相比于神经重症ICU,普通病房里的患者病情要缓和许多,每到一间病房,宋良鹏都和患者及家属互相问早,“我们脑病科的病人住院周期都比较长,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慢慢都变成了朋友。”宋良鹏说道。
为患者把脉 卜凡文 摄
听患者讲今天的病情变化,决定明天的医疗措施,看着一天天好转的病人,或许这是让这群医生少数的脸上会露出笑容的时刻吧,医者父母心,谁都希望自己的病人,可以经历治疗后,走出医院的大门。
查房看片 郑培波 摄
在查房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患者说自己哪里不舒服时,宋良鹏总是第一时间把手搭在手腕上把脉,一身西医装束的医生却拿出了中医的架势,“通过脉象的显现部位、速率、强度、节律。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宋良鹏告诉记者,他是14名普通病房患者、4名神经重症患者的主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是他的优势,也是医院的特色。
与患者家属交流 季华 摄
10:20 交流谈话
查房工作完成后,已经近十点半了,一大早的忙碌终于有了片刻的缓冲时间,宋良鹏回到办公室押了口茶,敲门声便响起,“来,跟你说说你父亲的情况,不用紧张。”
现在,宋良鹏要和每一位病人家属说明患者现在的病情,以及下一步的治疗方向,“要让家属理解我所做的一切,他们盼着亲人能尽快好起来,我也要对我的病人负责人,每天的交流谈话是不可少的。”
与护士沟通 郑培波 摄
这些人,必须在中午下班前全部交流完毕,量多任务重,很难想象每天如此繁重的工作全部被压在肩上的感觉。而宋良鹏告诉我们,每天除了这些,他还有手术要做,今天比较“幸运”,他只是为一台手术做电生理辅助检测工作。
手术前准备 邹慧 摄
14:30 手术室
准备开始手术,虽说之前无数次在电影电视中见过手术,也知道一套流程,可是真的在现场看,又是一番别样的体验。这是在洗手清洁,这是无菌的东西不能触碰……很多的流程,初次接触已然晕头转向,不知道他们每天面对这些东西如何记住如此繁琐的步骤,每天这样繁重的工作负担如何持续,或许就是心中的一份“医德”在支撑着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下去吧。
鸦雀无声地手术间 卜凡文 摄
手术台下,谈笑风生的宋良鹏,上了手术台,立刻变得沉稳而寡言少语,除了偶尔要求器械的命令,别的时候,只有他盯着仪器屏幕的眼神,整个手术室,安静得可怕。“我在这得紧盯实时监测结果,一旦患者出现非惊厥性癫痫、抽风之类的不可控迹象,我得提前告知主刀医生准备解决方案,以防手术出现意外。”
时刻紧盯检测仪器 卜凡文 摄
17:30 办公室
3个小时的手术结束,有惊无险,宋良鹏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办公室,他接下来要对明天的主刀手术进行梳理,每个细节、可能出现的情况他都要了然于胸,临危不惧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责任、信念。
医生的双手 邹慧 摄
“患者在手术室,家人不放心,在外面等得心急,我得快点给他们一个好消息,让他们可以早点放心下来。”宋良鹏说,“我累点没关系,家属感到满意就好。”
宋良鹏医生 郑培波 摄
记者手记:
都说医者父母心,每个医师都有一颗悬壶济世的心。在跟拍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医生,可以把一份在我们眼里如此枯燥无味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坚持这么久,几乎是没有假期。只要病人有一分对生的渴望,医生就会尽10分的努力把这份渴望变成现实,这不仅仅是宋良鹏的工作,也是全医院所有医生的工作。
而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是否我们也应该多多的换位思考一下,双方都体谅一下对方的难处,学会去换位思考,医生在工作岗位上,是救死扶伤的圣手,而离开工作岗位,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医生也有家庭,也有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可是在医院,有更多的生命等着医生们去救援,有更多的病人等着医生们去诊治。为了患者们的利益,千千万万的像宋良鹏一样的医生,舍弃了自己的私人时间,舍弃了与儿女家人共处的时光,留守在医院,或者在接到紧急电话奔往医院的路上……
是否,我们欠医生一句“谢谢”?谢谢他们舍弃了小家,顾全了医院里的大家;谢谢他们为了患者的健康,一直在努力,努力,更加努力着;谢谢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了更多患者的健康而一直在奔波着……
或许这只是一个普通医生的普通一天,但是这样一个普通医生的一天,又何尝不能折射千千万万像宋良鹏一样的医生的每一天呢?早起来医院研究今日病人病例,脚步匆匆地奔波于各个病房之间只为了询问更多的病人,终于查完房马上奔向手术,手术结束后便为明天的手术思考到深夜……
对于每日都是这样的生活的他们,我只想说一句:辛苦了!(记者 贾斌)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