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的“日照探索”
来源:大众网 2017-08-08 09:16:00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责任编辑:李雪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7-08-08 09:16:00
从空中俯瞰日照城区,绿树掩映中的一座座高楼正在崛起,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年轻和活力,但散布其中、配套设施严重滞后的“城中村”,却是这画面中不和谐的一笔。
随着城市的扩容与发展,城中村,这些“蜗居”在城市的“独立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脏乱差和制约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改善的代名词,已与日照加快发展的节奏脱节。由此,日照的城中村改造提上了日程。
2015年,日照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并以“三年攻关 五年收官”的决心和勇气,打响了这场硬仗。
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共拆迁88个村居、30646处房屋,完成计划的115%。2017年全市计划拆迁改造72个村居、2.4万户,其中主城区计划拆迁36个村居、1.6万户。截至目前,全市共拆迁村居56个,房屋23717处,完成计划的95.5%。
近日,日照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得到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肯定:“日照市立足‘早’字,着眼‘快’字,在推进房屋征收拆迁上出实招,在加快安置住房建设上作文章,在争取政策性贷款上下功夫,在棚户区改造工作快推进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日照城中村改造为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好的成效?为此,记者走进现场,实地调查城中村改造背后的故事。
“点菜式”安置畅通民意,签得快
6月29日下午,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路街道东山前村村委会院内很是热闹。原来,当天是签订拆迁协议的日子。
“说好的早上7:30 开始,6:20村委会院外的长队已经排到大街上”,东山前村党支部副书记汪国运告诉记者,全村共有239户,截至当天下午3点,已经签了235户,“计划当天全部签完”。
据了解,6月12日启动拆迁,东山前村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挨家挨户调查摸底。从启动拆迁到签拆迁协议,前后共半个多月时间,汪国运坦言:“主要是政府引导到位,风气正,群众认可度普遍高,因此,拆迁工作推进得比较顺利。”
除了事前征询村民意愿的做法,“点菜式”的安置措施,更是让村民吃了“定心丸”。
在《东山前村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方案》中,明确补偿方式分“产权置换、一套安置楼房+货币化补偿,以及货币化补偿”三种。据市住房办副主任刘源介绍,对于“点菜式”的安置方式,提倡“1+ 1”但尊重两套房,对选择货币化安置的,根据2016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还会享受多重优惠。
除此之外,村民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后,同时给予签订协议奖励费、临时安置费和搬家补助费。
在东山前村的拆迁协议签订现场,工作人员排成一排,从证件审证—信息录入—签订协议—银行办理等各个环节,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
58岁的汪洪堂上午9点就签完协议,他告诉记者,孙子今年9岁,为上学儿子在城里租房,这次分到两套房子,儿女一人一套,上学、住房的难题都解决了。“村里男孩结婚或者孩子上学都要在城里买房,为子女和将来考虑,拆迁都是欢天喜地的好事”,汪洪堂说。
城中村改造,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生活更新,同时,这也是一场涉及未来发展的城市更新。
就在日照开发区,包括东山前村在内的长春路片区11个村庄,今年都被列入该区拆迁计划,腾空的土地使得招引的大项目能“凤凰”落地,这也是城中村改造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拆建细节彰显民生情怀,想得全
7月21日,秦楼街道南王家村的安置楼封顶,7栋拔地而起的高楼,让村民看到了未来的新生活。
据了解,该村2016年5月10日签拆迁协议,6月30日安置楼建设动工,现预计2019年5月入住,“比原计划提前了三个月”。这是城中村改造推进最快的项目。
按照规定,安置楼建设时间节点需对外发布,“跑表计时、到点验收”,但要做到“快建设”并不容易。南王家村村主任山峰坦言,资金到位、管理严谨,再加上各项审批手续的绿色通道,都为安置楼建设提速。
资金瓶颈,是当前棚户区改造的难点。据刘源介绍,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财金集团构建“三位一体”融资机制,推动三级平台分类运作,探索“国有投融资平台+区县购买服务”的基金贷款模式,推动棚改资金“快到位”。
来自市住房办的数据,今年棚户区计划融资246亿元,已分解落实到27个项目融资,首批9个项目101.33亿元已完成政府购买服务,已获批85.33亿元。今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省棚户区无偿补助资金12.6983亿元。南王家村便是这种融资机制的受益者。
同时,我市制定《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流程及审批事项下放实施办法》,将安置楼建设的审批事项下放到各区,建立“一对一”服务和“面对面”办公机制,确保了“五项审批”“四证一书”快速办理。
速度上去了,那质量呢?南王家村安置楼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在建房屋质量不低于周边商业楼,下一步准备争创省优工程。
安置楼建设过程中,南王家村村委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和党员到施工现场,看户型结构,看建筑材料质量,“每月至少两次,3年来我们全程参与施工监督,对工程质量了然于心”,山峰说。
数据显示,今年,我市棚改安置楼建设任务是57224套,截至8月1日,全市共开工建设安置房46693套,开工率达81.6%。
一边是如火如荼的安置楼建设,另一边,对于暂时失去了房子的村民又该如何过渡?年轻人尚可在外租楼房,那么年满65周岁以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呢?记者在滕家村老年安置房的郭建治家里找到了答案。
滕家村被列入2017年城中村改造计划。4月8日签订拆迁协议,5月11日搬到了老年过渡安置房内,74岁的滕家村村民郭建治连连称赞,“原来还愁着房子拆了怎么办,现在这个过渡安置房真好,还是政府想得周到”。
在郭建治的安置房内,两间小卧室,一个客厅,小开放式厨房在客厅北面一角,外面再加一个独立卫生间,尽管面积不大,但被老两口布置得井井有条。
据滕家村党支部书记滕怀峰介绍,现在全村有152户老人住在安置房里,每月只收300元房租,3年过渡期,“由于老年安置房提前建好,我们的拆迁进展也因此更快”。
从拆迁到过渡期安置,再到安置房建设,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为民想、解民忧,这正是我市城中村改造迅速推进的根源所在。
完善配套设施,融入城市功能,住得好
如果不是提前知道,难以想像,水岸花都竟然是东港区香河街道西五里河村的安置小区:5栋17层、2栋16层的高层楼房组成的小区内,环境干净整洁,中心花园绿意葱葱,老人在散步,孩子在欢笑。
这是东港区最早一批建设入住的城中村安置楼。从2013年4月签订协议,到2016年3月入住,仅仅三年的时间,村民就告别了平房,过上了冬天有地暖、做饭有天然气、下楼有电梯的“城市生活”。
2015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坚持“一把尺子量后墙”“拆一还二”的补偿政策不变,同时,按照有关原则,土地出让收入市政府不再统筹,向各区“放权、让利、压责”,充分调动了各级改造的积极性。再加上“政府兜底,城投参与”,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参与的改造环境。
政府让利于民,百姓的生活步步登高。据香河街道武装部长梁作山介绍,按照规定,如今安置用地建设适当降低建设强度,安置区建设不低于周边商品楼盘配套水平。这也是水岸花都的“颜值”丝毫不差于那些商业楼盘的原因。
拆的是村,改的是生活。谈起如今的日子,今年60岁的西五里河村村民刘兆安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的日子和过去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太恣儿了。”
刘兆安算了一笔账,他原来2套平房,改造后换了4套楼房,现在租出去一大一小两套房。此外,每口人每年还能从沿街房集体收入中分得一定比例的收益。再加上每月的失地农民保险,一年下来净收入三四万,“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拆迁以前,该村的青壮年以养花为主,培育出了一个花卉市场;住上楼后,新生活给了他们新的视野、新的梦想,他们正在谋划养花的产业化发展。
该村党支部书记柳文斌说:“以前百姓怕上楼,现在事实证明,城中村改造改善了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上楼的日子更好了。”
当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当一个个项目孕育生长,城中村实现从“颜值”到功能的完美蜕变,让未来清晰而有力地展现在老百姓的视野里,他们便从内心理解和支持城中村改造。
更重要的是,城中村改造启动至今,怎么拆,怎么建,出发点都是老百姓。日照市委、市政府坚持民本思维,从拆迁到安置再到回迁,形成了一套成熟机制,这成为城中村改造中最宝贵的“日照探索”。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 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