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一班级高考数学10个满分23个140+
来源:大众网 2017-06-29 14:55:00
学生手机里与韩老师的自拍
大众网日照6月27日讯(记者 侯彦平 实习生 李烁)随着今年高考成绩的陆续出炉,考生的成绩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点。日照市实验高中2017届毕业生33班的37个学生中,有23人的数学成绩超过140分,其中有10人考了数学满分。能够取得如此硕果,该班数学教师韩彬功不可没。6月27日,记者专门采访了“数学奇迹”缔造者韩彬。
28年教学,力求与学生“零代沟”
1989年,年仅21岁的韩彬从临沂师专毕业后,便来到了日照三中任教,当时就是教授高中数学。2002年,韩彬又来到了实验高中。“那会国家允许开办复习班,我就带了6年的复习班。”复习班是所有班级中最累、压力最大的班级,韩彬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的热情和精力来备课、教课,并且很快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能手。
取消复习班之后,韩彬开始从高一带班,期间也做过多年班主任。谈到教师的工作,韩彬一直强调“师生感情”这一点,他认为老师除了要教授知识,还要跟学生们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多年来,他一直在努力消除与孩子们的“代沟”。“如果师生之间隔着一座山,学习上想要学好是很难的。”
今年高考中取得“数学奇迹”的班级是韩彬在高三那年才接手的。为了很快跟学生打成一片,韩彬也费了一番心思,首次见面,韩彬选择在一个晚自习,“当时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别看我长得面色冷酷,但是我是带着满腔热情扑面而来的。学生们一下子就哄堂大笑,尴尬的气氛就消失了。”有了这个融洽顺畅的开场白,韩彬老师很快就缩短了与学生们的距离。
精细化教学创造“数学奇迹”
“刚开始除了正常授课,我课下的时候喜欢跟孩子们单独交流。不讲学习,就是纯粹聊天式交流。”韩彬老师告诉记者,为了快速摸透孩子们的情况,他一有时间就跟班上的学生交流、聊天,并且发现,班上的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存在差异外,不管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还是解题思路上都存在差异。
掌握到这点之后,韩老师决定对孩子进行精细化、差异化的教学。这一点非常考验老师备课的能力和讲课的水平。每次备课,韩老师都特别认真,他会根据班里孩子的分层来进行备课,“有时候一堂课我准备三道题,我会明确前两道题的解题思路是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学的,后面一道题的思路是哪些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另外,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韩老师在备课时总是尽可能多的找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并引导学生开放思维,锻炼他们解题的思路和角度。
“现在的孩子不能搞题海战术,因为题海战术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思维,起不到一点作用。”在教学中,韩彬老师一直反对搞“题海战术”,每节课40分钟,韩老师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到20分钟,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去思考,去总结。
正是因为韩老师如此的教学方法,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今年高考中,全班37个人,超过140分的达23个人,满分的10人,全班仅有5人没过130分。这个成绩创造了日照市高中教学史上的“数学奇迹”。其实,记者了解到,在去年高考时,韩老师带的班里就有26个孩子超过140分,满分的有3个,当时韩老师发现在会做的题目上失小分的孩子很多,今年格外加强了精细化教学,在答题规范性上又下了功夫,因此今年满分的孩子增多了。
教师是个良心活,曾拄着拐棍去上课
而对于自己创造的“数学奇迹”,韩彬老师却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他想的最多是在下一步教学中该如何改进,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韩彬告诉记者,学生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学校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学校一直推行高效课堂和分层教学方法,自己和班上的孩子们就是这些方法的受益人。
韩彬的同事告诉记者,韩老师从2005年的时候就得了腰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犯病的时候,整个人动都不敢动,整个人特别痛苦。但是那时候刚开学没几天,班上同学人心浮动,韩老师作为班主任,放心不下他的孩子们,便忍着痛拄着拐棍到了教室。“看到韩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那个瞬间,班上学生们齐刷刷都站起来鼓掌,很多孩子都哭了。”
正是出于那份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对班上同学的爱心,多年来,韩彬一直咬牙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今年春天的时候,韩老师的腰间盘突出又犯了,疼痛难忍,但是考虑到班上同学即将高考,他硬生生瞒着学校领导和同事,坚持给孩子们上课。
韩老师身体不舒服的事情让其他同事知道了,分管教学工作的王安伟校长和郑德勇便经常送他去按摩治疗,校长郑强也是几次三番带着韩彬去看名医、买药,这些都让韩彬打心底里感激。采访过程中,韩彬老师一直提到的一个词就是“感动”,学校领导对他的支持,级部其他老师对他的帮助,孩子们给他的信任,都让他心中无时不刻涌动着感动,所以他愿意尽自己所能地去教好每一节课,来回馈孩子们和领导同事。
“教师就是个良心活,我既然站在这个讲台上了,我就认真教好每节课。不敷衍,也不辜负。”采访最后,不善言谈的韩老师告诉记者,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孩子们肯努力,自己只是凭着良心来教学,高中老师的生活虽然很苦,但是自己非常留恋,他享受与孩子们共同拼搏的岁月,他希望孩子们越飞越远的同时,能够常回家看看。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