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与父亲为藏香猪喂食
奔跑中的藏香猪
奔跑中的藏香猪
大众网日照5月3日讯(记者 陈鹏飞 见习记者 李樱)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他扎根农村,自主创业,经历过跌宕坎坷,硬是凭着一股坚韧劲儿,把藏香猪养成了“小金猪”。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合作社社员共同富裕。他是五莲县街头镇乐山村青年大学生赵海,一个年赚20万的大学生“猪倌”。
藏香猪:市价每斤50-60元的“高原之珍”
2日下午,在五莲县街头镇乐山村村北头的养殖场里,记者见到了24岁的“猪倌”赵海,他高高的个子,皮肤晒得黑黑的,笑容中夹带着一丝腼腆。这是个年轻的90后大男孩,很难把他同“养猪”这一职业联系起来。
记者跟随赵海进了养殖场,大大小小的黑毛猪撒腿就跑,好几个年轻小伙子都撵不上,累得气喘嘘嘘。再看黑猪,猪毛竖得老高,样子十分古怪。
“毛竖起来,是害怕了。”
赵海笑着说,这种黑猪名叫藏香猪,来自西藏,被称为“高原之珍”。它们保留着原有的野性,见人就跑。与普通的圈养猪相比,藏香猪生长周期长一倍,运动量大很多。因为跑得多,藏香猪的身材比普通圈养猪更加“健硕”,脂肪含量较少,肉质鲜美。相应地,藏香猪的价格也比较高,目前市价大概在50-60元一斤,无疑是猪肉中的“高端”品种。
如今,赵海和父母经营的养殖场每年可以卖出二三百头藏香猪,保守估计,每年赚20万不是问题。
初识:西藏写生 对奔跑的小黑猪“一见倾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赵海大学学的是美术类专业,为何会与这黑乎乎的藏香猪结缘呢?
说到这儿,赵海打开了话匣子。
2014年,读大三赵海和同学去青藏高原写生。3月的西藏林芝县,天空湛蓝透亮,白云朵朵。一下汽车,赵海就看到一群群黑色的小猪在山坡上奔跑,欢畅活泼,让他颇为印象深刻。
在当地,赵海品尝了藏香猪肉做的菜肴,觉得特别好吃。在与藏民的攀谈中,赵海了解了藏香猪高端的肉质、昂贵的价格,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商机。
“为什么不能养猪呢?”他萌生了养猪创业的念头。
大三暑假在外打工,赵海赚了3000多元,偷偷拿2000多元从西藏买来两只小猪。这在常人看来很不可思议,赵海担心父母反对。思来想去,把小猪偷偷放在爷爷家里暂养。经过试养,两只小猪长势不错。后来,在与父母的反复沟通中,赵海终于劝服了父亲支持他养猪。
坎坷:小猪“炸肺” 3天相继死了40多只
就这样,赵海与父母在村北头建设了养殖场,批量购进藏香猪。那时候,赵海大四尚未毕业,身在学校,而心却拴在了养殖场。
“每天打很多次电话,一直问猪怎么样啊,比养孩子都要操心。”父亲赵为壮回忆道。
小猪还未长大,就遭遇了重大的坎坷。五月初,小猪因不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环境变化,接连出现“炸肺”等症状。仅仅3天时间里,就死亡了40多只,死亡率达到了50%之多。那几天,赵海心疼地把小猪抱在怀里,一趟趟跑兽医站都于事无补,母亲杨志兰急得偷偷哭,父亲也是愁容满面。
“就算全部死了,我们从头再来。”父亲赵为壮这样支持儿子。
幸运的是,小猪不再突然死亡,逐步适应了环境,赵海的养殖迎来了柳岸花明。
摸索:多方卖猪 考察寻得新思路
小猪逐渐长大,到了出栏的时候,没销路又成了横在赵海面前的一个难题。
藏香猪肉价格高,每斤五六十元,属于高端肉,本地消费十分有限。想拓展外地市场,却因知名度低找不到销路。
无奈,赵海只能从朋友、同学、老师等熟人入手,加冰袋空运到全国各地,销售一部分猪肉。
只凭熟人营销,无疑是杯水车薪,赵海琢磨起网络的渠道。通过网络推广、网站合作、电商营销等方式,结识藏香猪“经纪人”,熟悉藏香猪营销渠道。他与朋友到外地考察,了解物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得利斯等大企业黑猪肉加工经验。慢慢的,赵海把猪肉卖到了潍坊、青岛、河北等地,摸索出营销网络。一头头小黑猪像“小金猪”,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赵海的手机里,存储了许多藏香猪客商的微信,几乎每天,赵海都能接到六七个问询电话,其中不少都是买猪肉的客商,还有许多慕名前来学习养殖和销售的经验的养殖户。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赵海还成立起养殖合作社,在合作社中统一供应猪苗、供应饲料、回收商猪肉,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脱贫致富。
作为日照第一家藏香猪养殖公司,赵海给公司起了个充满希望的名字——“飞跃”,盼望藏香猪能够实现“飞跃”发展。对于未来,赵海畅想道,希望能够承包一片山,让小猪“上山”养殖,像青藏高原上的小猪一样,在山坡上纵情奔跑,那样的猪肉,一定是绝顶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