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弹棉匠眼中消失的规矩与技艺
来源:大众网 2017-04-19 16:37:00
自从有了弹棉机器,再也没有往日的忙碌,一床被子再也不用半日时光
大众网日照4月19日讯(记者 陈平平 见习记者 王明硕 实习生 牟奕霖)一弯弹弓、一张压板、一个弹花槌······随着机械化车轮开进城市,携带这些“家伙什”的弹棉匠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现在,谁还能想起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浙江永嘉县是弹棉之乡,本县有很多弹棉匠,谢银姝就是其中一位。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17岁便跟着师傅出去弹棉,在这个行当摸爬滚打了45年。
说起当年,谢师傅总是很开心。“当时如果有要弹棉花的,都会提前到家里来请,一顿饭后,也就知道要干什么了。”谢师傅回忆,请吃饭的那户人家,桌子上肯定会有一只鸡,两盒“壮丽”烟,这是规矩。
弹棉匠的规矩不止如此。“之前,如果两家弹棉匠同到一个地方,只要技术好的摆好位置,技术差的自己就走了,这是一个不用说的规矩。”在那个靠手艺吃饭的岁月里,规矩似乎也在约束着人们的生活。
谢师傅19岁开始独自闯江湖,足迹遍布江西、湖北、安徽、湖南、四川、黑龙江、辽宁、吉林……1991年他来到日照。但也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机器渐渐代替了手工。谢师傅也置办了自己的弹棉机器。
“这地方人好,气候好,在这里住的也习惯了。”多年的经营与相守,让谢师傅对日照产生了一份特殊的感情。这里,也是他的家。
谢师傅每年还是要抽出一段时间,回老家看看。在老家,这份手艺仍在流传。“经常听着‘蹦······蹦······’声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手痒了忍不住要弹两下。”谢师傅眼中流露出一份不舍。他说,那是到手的手艺,不会生疏,也不会忘。
不论岁月如何更迭,手工弹棉织就的棉絮里,总蕴藏着一份温度、一脉人情,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的。
夕阳照在鬓角的白发上,谢师傅摇摇头,“那活太累了,没人愿意学了。”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