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穷根”精准发力2016年日照2.76万人脱贫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17-01-04 10:36:00
近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我市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探索各种扶贫举措,找准“穷根”,精准发力,积极推进各类要素向脱贫攻坚凝聚,脱贫攻坚战首战告捷。2016年全市动态调整有2.76万人达到脱贫标准,超额完成省下达2.5万人口的年度脱贫任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帮扶责任人到位率均达到100%
扶贫攻坚伊始,我市就出台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开展扶贫工作进行谋划。编制了莒北、莲西、港西、岚西北4个区域性扶贫方案、26个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和18个部门的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形成覆盖全市的脱贫攻坚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
相关部门还先后制定下发了易地扶贫搬迁、光伏扶贫、重大涉贫事件处置、整治扶贫领域职务犯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等10余个配套文件,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保障。
在全市300个省、市扶贫重点村均派驻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6.6万个贫困户每户均由一名党员干部包联,共441名市县第一书记、5.3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到扶贫一线,驻村工作队共由1730余人组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和干部驻村帮扶到位率均达到100%。
市县两级安排扶贫资金9081.66万元
2016年度,日照市县两级安排扶贫资金9081.66万。其中,市级财政安排年度专项扶贫资金3500万元,县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581.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倍、13倍。
精准扶贫得有资金支撑,要把好精准扶贫的“脉”,将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2016年度,市级财政安排年度专项扶贫资金3500万元,县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581.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倍、13倍。其中,在产业项目方面,市扶贫项目库共储备项目3660个,实现了3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2015年度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产业发展项目全部完成并验收,2016年度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产业发展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实物工程量90%以上。
金融扶贫方面,市、县级财政共设立3617万元政府贴息和风险补偿资金,已全部打入第三方账户。全市共发放“富民农户贷”1.38亿元、“富民生产贷”690万元。东港区还创新开展了“保险扶贫”,为39个产业扶贫项目购买了保险,总保额达8.6亿元。
行业扶贫方面,推动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791个,完成投资58.62亿元。已投资6080.8万元完成190个贫困村道路建设;投资13412万元开工建设莒北莲西区域扶贫道路9条71.47公里;在17个贫困村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在9个贫困村实施水库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已完成212个扶贫重点村“八个一”文化大院建设;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完成农村低保线和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
另外,在社会扶贫方面,已有710家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投入扶贫资金达3.6亿元。全市有3.4万余名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
资产收益使1.8万余贫困人口受益
为破解无劳动能力脱贫难题,我市积极创新小额扶贫信贷模式,在东港区创新实施了小额扶贫信贷委托经营模式。截至2016年11月份,新东港城乡发展有限公司已与3252户贫困户签订委托带动脱贫协议,东港农村商业银行已发放“富民农户贷”1.366亿元,带动4644名贫困人口脱贫。
针对70岁以上老人养老难题,我市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设立孝德基金的指导意见》,探索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捐助,引领子女自觉养老”的新路子。目前,全市72%的村庄启动了孝德基金建设,300个贫困村全覆盖。现已收到爱心捐赠811.02万元,乡镇财政、村集体出资228.89万元,能够带动2.3万老龄贫困人口脱贫。
制定出台《关于创新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对各类资源、资产、资金进行股权量化,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起了贫困户与经营主体利益联结、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目前,全市资产收益扶贫涉及356个村,受益贫困人口1.8万余人。
此外,对莒北、莲西、港西、岚西北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到基本公共服务进行了高标准、全方位规划,计划3年投资不低于80亿元,力求将我市这块最艰巨的硬骨头啃下来,一举解决占全市70%贫困人口的区域脱贫短板。
责任编辑:张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