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新闻

听日照消防女警官讲述爷爷的抗战故事(二)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5-08-16 09:35:00

编者按: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内容。  

然而在今天的日本,“败战日”的8月15日,被另一个日语词“终战日”记述着并被普遍接受。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中宣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不应肩负“谢罪的宿命”。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战后70周年首相谈话答记者问时指出,在国际社会共同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日本理应对那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性质和战争责任作出清晰明确的交代,向受害国人民作出诚挚道歉,干净彻底地与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切割,而不应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作任何遮掩。  

今年9月3日是全国首个抗战胜利纪念日,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是为了珍视和平。当年叱咤战场的将士们多已作古,健在的抗战老兵也已是皓首苍颜,零碎的对抗战的描述无法拼凑完整的抗战记忆。  

日照一位消防女警官为爷爷徐恩德和他的战友们记叙了八路军医护人员和抗战医院的光辉历程。日照大众网将连载刊发《就读抗日根据地西海中学》、《救死扶伤—战地军医的特殊战斗》、《西海山洞病房、地下医院 —被誉为地道战和沙家浜的完美结合》等文章。让我们重读抗战年代的记忆,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 

徐恩德老人(照片由徐恩德老人孙女徐梦溪提供)

救死扶伤—战地军医的特殊战斗     

1942年7月,八路军在胶东抗日根据地成立了胶东军区,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进入大发展阶段。这年冬天,日军一万五千人,伪军五千人,乘十架飞机和二十多艘军舰,在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下,对胶东革命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的大扫荡。胶东军区八路军率领抗日军民进行了反封锁、反蚕食、反扫荡斗争。     根据1945年出版的《血战八年的胶东子弟兵》这本历史资料,胶东军区与敌军作战2874次,破袭936次,克复据点276处,毙伤敌军9295名,毙伤伪军25212名,俘虏敌军339名(第八周年海上俘敌不在内)、德寇二名,俘虏伪军14514名,缴获武器弹药车辆等一批,这足以证明胶东军区的威力和作用。 爷爷所在的部队,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是重要的作战力量。    

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等部队,在掖县及周边地区,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击毙击伤日伪军数千人,但也有二千多名抗日军民负伤或牺牲,因此,西海卫生处医护人员参加的战斗多,救治伤病员的任务也极为艰巨,特别是战地救护更加艰难和危险。     

爷爷说,在掖县南部的一次对日伪军的激烈战斗中,爷爷和其他救护人员到前沿阵地接收伤员,战斗激烈,伤亡不断。在离战场不远的一块空地上,救护队搭起临时帐篷,对伤员进行伤口紧急处理,伤员中被炸伤的比较多,伤口大流血多,当时前线急救设备缺乏,药品单一,只能以止血包扎为主。爷爷说,在战场前线,八路军救护人员要面对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要直视血肉横飞、流血牺牲,要忍受着与战友生离死别的痛苦,更能亲身感受到了八路军的勇敢和战争的残酷,充满着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和血海深仇。     

爷爷说,战场上战斗越激烈,八路军越勇敢、越顽强。许多受伤战士把伤口匆忙处理一下,就又返回战场,继续作战。有一位爷爷熟悉的八路军战士,被炸伤腹部,肠子外露,满身是血,医护人员找来担架要抬他,他坚决不上,让医护人员用布包扎一下,就又坚持着留在前线作战,爷爷说,他伤重、流血多需做手术,但战斗结束后,也没再看见他,不知是不是牺牲了。还有一位小八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晃晃悠悠地往前跑,用稚嫩的声音喊着冲啊,接着就又摔倒在地,爷爷跑上前一看,没呼吸了,瘦瘦的小脸上全是血,还能看到大大的眼睛直瞪着。爷爷说他看上去也就十几岁,比那时的爷爷还小。   

要把重伤员从战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也是很困难的,没有车,骡马少,担架也不够用。爷爷说他当时比较瘦小,穿了件大军装褂子,再背着个急救箱,遇到伤员时,他能扶就扶,能背就背,实在不行就在地上拖,再不行就驮在身上在地下爬,为了抢救一名伤员,战地救护人员也像是在战斗一样拼命。 在一次伤员转移过程中,日军在后面追,天又下着雨,行军非常艰难。爷爷身背药品器具,一边行军一边照顾伤员,有点吃的先给伤员。连续一天一夜的急行军,困了,就一边走一边睡,走着走着就睡着了,碰到前面的人或摔倒就又醒了;有人累倒在地睡着了,有的人倒在地上就再也起不来了。饿了没饭吃,干粮也没有,树叶树根就往嘴里塞,渴了就边走边用缸子在路边舀点泥水喝。     

爷爷说,急行军时,医疗队常跟在作战部队后面,因为没有粮食,吃的是草叶根类煮的汤,白天行军的路上常能看见前面部队走过后,路边的大便很快被大风吹干了,像薄纸片一样,在空中翻转着。爷爷现在说起来还感叹,就是这么艰苦,八路军打起仗来还是那么劲头十足。 战场上受重伤的伤员抬到医疗所治疗,那时的医疗所主要的设施只有帐篷,为伤员遮风挡雨,手术床是几张行军床和几扇门板,有时连这些也没有,只能就地抢救或让伤员躺在石块、草地上。     

伤员经过急救后需要住院治疗,为安全只好找山洞或挖地道。洞里虽然隐蔽安静,但人非常受罪,因为潮湿,铺在地上的麦桔草,盖在身上的被子,穿在身上的衣服都是湿的凉的;洞内空气不流通,使人感到胸闷头痛烦躁;里面照明用的豆油灯,为了节省,只在换药时才用;伤员更痛苦,有的断腿,有的断胳膊,有的炸伤头,有的多处受伤,在洞里伤口极易化脓;医务人员很辛苦,除了换药、喂药、清洗伤口,还得给伤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还要在洞口站岗放哨。    

 1945年,胶东军区按照八路军总部发出的对日最后一战的动员令,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展开对日大反攻,经过三天激烈战斗,歼灭日伪军六千余人,八路军伤亡也很惨重。爷爷和战友们在前线救护伤员,仅从阵地转移下来的伤员就有七百多名,后来这些伤员大部分交给爷爷所在的西海军区医院治疗。     

爷爷说,战场上,医护人员与前方作战的战士一样要冒着枪林弹雨,一样要伴着血雨腥风,一样要面临着流血牺牲,爷爷的好几个战友就是为了抢救伤员牺牲在战场上。     

爷爷十七岁,在前方战场上加入中国共产党。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郑云歌日照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