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新闻

日照七名女子制售“毒豆芽”受审 长期吃可致癌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孙亚林   2014-09-04 15:02:00

  3日上午,东港法院公开审理七起"毒豆芽"案件。

  工商人员在一生产作坊内查获的添加了"无根素"的"毒豆芽"。

  本报9月3日讯(见习记者 孙亚林) 为缩短豆芽生长周期,使豆芽无须根、卖相好容易出售,市场上不少卖豆芽的摊主在豆芽生产过程中会添加禁用添加剂6-苄基腺嘌呤(俗称无根素)。9月 3日上午 ,东港法院对7起生产销售“毒豆芽”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合并审理,案件将择日宣判。

  记者了解到,七名被告人均为女性,在法庭上她们都供述了自己从事豆芽的生产与销售过程,并且在生产过程中 ,向浸泡的豆芽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添加剂一事。6-苄基腺嘌呤俗称无根素,是一种能使豆芽细胞快速分裂的激素类农药,长期食用会对人体有致癌、致畸作用。

  “2012年春天,我在石臼市场卖豆芽的时候,有人去市场上推销‘无根素’,推销的人说这是一种植物调节剂,使用后豆芽不长须根,芽能长到10厘米以上,当时我就买了一包,外包装是塑料的。”被告人刘某某说,以前她在饭店里靠洗碗挣点零花钱,2012年春天开始做豆芽生意,刚开始生产的豆芽只长须,芽只有3厘米,销量很差;但是使用无根素之后,豆芽看上去很好,一天能卖出去五六十斤。后来她就长期向浸泡的豆子中添加无根素。“都怪自己没文化,又贪点小钱,真不知道‘无根素’有毒。”刘某某说。

  记者了解到,这7名被告人文化程度最高的为初中,还有两人是文盲。办案法官说,目前许多生产“毒豆芽”的作坊主大都文化程度较低,对违法添加剂的性质和危害缺乏清晰的了解,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缺乏正确认识,添加“无根豆芽素”成了一种“潜规则”。

  法官建议,为了减少“毒豆芽”案件的发生,一方面,在市场上可以建设部分广告栏,工商局等其他检查部门可以在这些醒目的地方贴上与食品有关的铭文条令,让市场内的摊贩了解一些与食品有关的内容。另外,一些市场内的管理部门,也可以对商贩摊主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相关的组织培训。另外,法官表示 ,消费者在购买豆芽的时候,不应该从外观好看、个头大等方面挑选产品,如过消费者发现摊贩卖的豆芽个体比较大、无须根等特点,就应该意识到这种豆芽可能为“毒豆芽”。最后,法官表示 ,要想彻底减少“毒豆芽”案件,就应该从豆芽生产源头抓起,豆芽生产过程中 ,生产者在未了解“无根素”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情况下 ,不能随便添加这种食品添加剂。

  危害>>>

  可致儿童早熟及老人骨质疏松

  记者了解到,这七起“毒豆芽”案件源于今年1月份,日照市工商局东港分局对日照市金阳市场、石臼市场等大型市场内销售的豆芽进行了抽样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多名豆芽摊贩所销售的豆芽,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非食品原料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该两类物质为俗称的“无根素”的主要成分。

  工商人员告诉记者,添加了“无根素”的豆芽颜色白净、水分丰富、形态美观,不仅不长须根,卖相好,而且产量也多出近30%。但是,若长期食用添加“无根素”的豆芽,会对人体产生致癌、致畸的副作用,超量摄入还会使儿童发育早熟、女性生理发生改变、老年人骨质疏松。这些摊贩每人每天生产50到100余斤不等的“毒豆芽”,除了在市场上进行批发或零售,有的还直接供应附近的饭店,大量“毒豆芽”流向百姓的餐桌。

  “无根素”到底能不能用于豆芽的生产中?随后,记者联系到日照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第五条明确规定:6-苄基腺嘌呤缺乏食品添加剂工艺必要性,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监管工作的公告》明确规定,自2011年11月4日起,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禁止生产6-苄基腺嘌呤产品,企业已生成的6-苄基腺嘌呤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出厂销售,食品生产企业禁止使用。

  另外,张先生告诉记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3年5月份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提醒>>>

  “一闻二看三掐”识别“毒豆芽”

  “如果不添加‘无根豆芽素’,豆芽会长毛毛根,尤其是绿豆芽,跟线一样,很细,没人要。”被告人曹某说,由于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以貌取菜”,她们也是为了生意好做、多赚点钱,只好在生产豆芽的过程中添加无根素。案件审理过程中,七名被告都存在这种情况,他们都表示在被抓之前,不知道豆芽中不让放这些添加剂。七名被告人表示自己现在非常后悔,以后不会这样做了。

  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正确识别“毒豆芽”呢?日照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毒豆芽”表面看起来都有10多厘米长,个别有的近20厘米,个体均有 ,颜色白净,且绝大多数没有根须,外观看起来很漂亮。而正常情况下生产的豆芽是不应该有这么长的,除非是畸形豆芽。此外,健康的豆芽还应该有根须,根顶处尖细,外观颜色略微泛黄。

  一闻:豆芽上的气味,健康的豆芽闻起来很清爽。二看:自然培育的豆芽菜是芽身挺直稍细,芽脚不软、脆嫩、光泽白,且根须发育良好,无烂根、烂尖现象。三掐:要把豆芽掐开看水分。健康的豆芽水分比较大。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孙亚林

 

原标题:制售“毒豆芽”,七女子受审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王仕瑞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