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五莲旅游的华丽转型
来源:大众网 作者::于鹏 2014-02-10 20:12:00

△2014年2月8日,五莲县召开旅游专题会议,全面部署2014年全域旅游工作。

雾中看莲山 □王学伟 李世鹏 报道

雾中看莲山 □王学伟 李世鹏 报道

△五莲大佛
□ 于 鹏
围绕“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思路,五莲县在分析全县旅游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实施全域旅游战略。2013年11月,五莲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域旅游成为推动五莲县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2013年,五莲县共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12%。
2014年是五莲县全域旅游的全面实施年。新春伊始,全域旅游正描绘一幅全景五莲的秀美图画。
规划引领 强化品牌建设
“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全域覆盖、景区的全域联动、资源的全域优化、线路的全域统筹、品牌的全域整合和市场的全域营销,代表着县域旅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五莲县委常委、副县长迟玉国介绍,为实施全域旅游,五莲县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形成包括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旅游营销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各专项规划在内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将旅游要素充分融入到工业、农业、服务业及城乡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樱桃、蜜桃、板栗、苹果、茶叶、蔬菜、苗木等特色产业和农业、林业基地,五莲推出农业生态观光游、农工农事体验游、浪漫赏花游、果蔬采摘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依托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资源,深度整理挖掘,发展文化旅游;依托机械制造、石材、冶金、白酒等产业,以市北经济开发区、石材产业园以及城北工业区为主要平台,建设一批企业会展中心,开发集“制造—展销—参观”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启动旅游商品开发、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面包装升级,引导林产品采集加工、食品生产加工、工艺品加工以及机械加工企业等进入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推进保健疗养、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特色潜力行业发展,加快涉旅企业由单一运作向整体协同联动转变,发展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形成第三产业“一盘棋”抱团发展格局。
与此相应,五莲立足全县旅游资源和基础,突出生态、文化、体验特色,规划打造知名旅游产品品牌,“好客山东·山水五莲”、“近海山地·水墨五莲”、“望海仙山·森林五莲”、“山海佛国·禅意五莲”、“地质奇观·生态五莲”、“养生仙境·果乡五莲”、“历史隧道·文化五莲”等,强化旅游品牌建设。
错位发展 产品提质升级
五莲县拥有五莲山、九仙山、马耳山、大青山、七连山等山岳资源,以及自山间汇流而下的溪泉河流。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五莲生态旅游发展空间巨大,提升生态度假旅游品质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
五莲县按照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将全域旅游的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个景区。强化五莲山、九仙山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景区开发和项目建设,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全面增强生态休闲度假功能;大青山、李崮寨、黑虎山分别以太极拳、知青联谊、狩猎为营销品牌,借助资本运作实现景区全面改造提升;加快七连山、马耳山等景点的开发建设,培育山岳旅游新亮点;依托潮白河省级湿地公园和省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加快潮白河山海景观、龙潭湖旅游综合开发等滨水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依托优质地热资源,加快管帅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培育温泉旅游特色名镇;创新旅游与文化融合方式,深入挖掘佛教文化、金瓶梅文化、刘墉文化内涵,抓好光明寺改扩建、侔云寺恢复重建等项目,着力开发丹土遗址、齐长城遗址、牌孤城遗址、丁公石祠、白鹤楼等资源。
以林果采摘为主,五莲县已经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借助全域旅游的契机,五莲县要求各乡镇(街道)立足各自产业基础,深入挖掘旅游特色,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按照省级旅游强镇标准全力发展旅游业,着力打造温泉旅游、养生度假及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文化体验等多种类型的旅游强镇;依托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水利景观及农业园区,坚持基地化、规模化,建设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将发展旅游业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生态文明乡村结合起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改厨改厕”工程等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水平。
在五莲县城,按照“宜居宜游”的原则,旅游被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建筑布局、道路布局、城市绿化等方面按照旅游的要求规划建设,把旅游融入到城乡建设的各个领域,突出山城特色,建设休闲旅游县城。依托洪凝河亲水平台,加快滨河旅游高端核心区建设,推进东部新区建设和山阳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开放式、高档次的滨水精品景观;提升改造城市公园、博物馆和文旅一体化广场,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加快餐饮、购物、演艺等三产服务业发展,满足游客消费需求。
“在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引擎,构筑以重点旅游项目为支撑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以项目建设助推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迟玉国说,“实现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过境游向目的地游‘两个转变’。”
营销创新与标准化建设
2014年起,五莲县财政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全域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全域旅游规划、宣传推介和扶持奖励。
五莲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既重视旅游产品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又充分重视旅游营销创新、标准化建设以及相关政策、资金、人力资源支持等的重要性。
营销创新领域,五莲将整合全县宣传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和舆论宣传力度,统一品牌营销宣传,加强与主流电视、报刊媒体的合作;积极寻求新媒体渠道,扩大全域旅游宣传覆盖面。策划推出旅游宣传片、纪录片、影视剧、画册、明信片等旅游宣传品,提高宣传推介效力。巩固好省内基础市场的同时,着力突破高铁“五莲山号”沿途4省市14市县客源辐射市场,大力开拓环渤海、黄淮海、长三角三大客源市场。借助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太极修学、日照韩国周等节会活动,拓展日韩、东南亚和欧美等海外市场。在杜鹃花节、国际太极拳大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樱桃采摘节等节会的基础上,培育一批主题内涵多元、节庆举办常态、产业延伸互动的旅游节庆活动。
深入实施联动战略。“山海联动”,在海边拉分流、分流找源头的基础上,联合百家旅行社、百家渔家乐、百家酒店、百家社区、百家接待中心、百辆出租车,形成“新600联盟”,确立日照是五莲游客集散地,五莲是日照游客宿营地的全新合作关系。“景区联动”,加强各景区间的互动联系和信息共享,探索“捆绑式”营销模式,策划推出景区通票,延长游客游玩时间。
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五莲科学编制旅游标准化规划,制定旅游标准化管理办法,推广旅游设施标准和经营服务标准,鼓励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参与旅游行业标准制定实施,提高全县旅游标准化应用水平,建立完善旅游管理体系、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
为改善五莲旅游交通状况,提高五莲旅游的可进入性,五莲县开通旅游直通车,建设机场、火车站、海滨、县城通往景区及主要景区间的快速公交系统,加强交通服务建设;配合潍日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境内相关道路的建设改造,构筑通达全域旅游腹地的交通网络。同时,高标准改造提升旅游道路,以旅游路、生态路、文化路为标准,对主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荒山、河流进行综合整治,调整优化沿线农作物种植结构,形成景观效应。
全域旅游,全景五莲。在政府主导、市场开发、龙头带动、全域统筹、品牌推动的思路指导下,五莲将进一步突出山水生态旅游、乡村风情旅游、品牌产业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地质科学旅游五大发展主线,优化县域旅游空间格局,推动旅游业全域发展、全面提升,建设山东半岛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强县和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庄媛媛
责任编辑: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