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岚山!”区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一个全新的战略。
区委书记来风华在报告中说:“按照规划引领、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的思路,突出城区提升、乡镇优化、乡村美丽和城乡宜游四个重点,着力把岚山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美丽岚山的提出,确需非凡的魄力和激情。
魄力,源自于过去的实践。报告显示,“十二五”时期,授予岚山的“美丽”荣誉纷至沓来:创建国家、省级生态乡镇5个,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村348个,获评省生态文明行村建设先进区和全省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区”……
激情,来自于绘就的蓝图。报告指出,三年内将完成34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2021年实现4.5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生态文明再提升行动,建成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舒适、生态山青水秀的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岚山,首需践行绿色理念,提升人居环境。
翻阅报告,关于生态环境的论述言简意赅、字字珠玑——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必须凝心聚力、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就要用铁一般的纪律、钢一般的决心对待治污。”碑廓镇党委书记郑伟语气坚定,“去年以来,环保部挂牌督办案件的顺利摘牌,绣针河、巨峰河、浔河三大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的专项治理等环保行动成效明显,群众也纷纷点赞。”
针对近年频发的雾霾天气,报告并不回避,而是立足岚山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寻求破题之道。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强化岚山港区、日钢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环境整治和监管、严格落实废气脱硫脱硝、秸秆全面禁烧等措施,实施扬尘污染综合治理,让空气更加清新。
“这场‘绿色实践’在恢复生态、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的作用是革命性的。”谈及为期三年的林水会战,区水利局局长郑强认为,报告中设定的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的目标,符合岚山实际,为我们提拱了明确的导向。
建设美丽岚山,需要集聚人气,提高城市知名度。
2016年,我区抢抓“旅游富市”战略重大机遇,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休闲渔业”为重要突破口,全面发力乡村旅游,旅游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越”。数据显示,全年旅游消费总额10.5亿元,同比增长275%;累计实施24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14亿元。
交上这样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报告提出,下一个五年我区将积极发展海滨旅游、港口旅游、工业旅游、海上垂钓、登山旅游和乡村旅游,打造岚山特色旅游品牌,给游客一个非来岚山旅游不可的理由。
报告还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生态立市”、“旅游富市”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林水会战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岚山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届时,岚山或将打破“重工业意味着高污染”的偏见,真正趟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建设美丽岚山,需要现代文明和历史传承的有机结合。
2017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周期的关键之年。报告中将“文明城市创建取得丰硕成果”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总导向、总纲领,充分凸显了我区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在去年的创城突出问题综合整治中,1442万元老旧小区整治资金,800余万元公共设施维改资金等真金白银的大手笔投入,机关干部数十次走上街头示范带动……工作生活中的真切体验,让群众对“创城为民”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浓厚氛围的已经形成,创建文明城市的红利正逐渐释放,干群同心、目标同向,凯旋指日可期。”安东卫街道车庄居委书记马宗亮信心百倍。
“大力挖掘弘扬安东卫文化,接续历史文脉,论证修复安东卫历史人文景观,体现安东卫古城新韵”的论述印象深刻。马宗亮说:“传统历史文化是一笔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它解答了我们来自何处的问题,同时又为走向何方指明了方向,绝不能数典忘祖。”
就美丽文明乡村建设,报告提出,全面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及新农村布局规划建设,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和循环农业,培育岚山茶叶知名品牌,加快“海上粮仓建设”,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延伸特色农产业产业链。
“一直以来,三农工作都是重难点,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关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职能部门,我们也深感肩上的压力和重担。”区农林局局长丰源坦言,报告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绘制了明晰的路线图,提拱了具体细致的遵循。
建设美丽岚山,更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平安岚山建设,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的治安防控体系,深化法治岚山建设,营造全民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深化食安岚山建设创建省食品安全先进区,深化推进信访法制化建设,依法维护涉法涉诉信访秩序。
该部分中的一大亮点在于,首次提出要开展以“美丽岚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向全区干部群众传递正能量,充分激发每一位岚山人民的主人翁意识,打造个人与家乡的紧密共同体,强化“我与家乡共命运”的思想,让积极主动支持参与家乡发展成为行为自觉,让岚山人真正热爱岚山、关心岚山、维护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