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汽车频道 > 汽车资讯

降价铁律与倒逼规则:“反垄断”新玩法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习伟 张笑   2014-08-05 08:36:00

  如果说此前“反垄断”一词对汽车行业还很抽象的话,那么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汽车行业开始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从区域市场价格的垄断到维修配件渠道的垄断,对于汽车行业存在的诸多“病灶”,多个行业主管部门步调一致地伸出了“手术刀”,也由此掀起了一股由远及近的反垄断大潮。

  从以前的虚惊一场,到如今传闻中的配合调查,再到上周捷豹路虎、奥迪、奔驰的主动降价,进而到包括克莱斯勒、宝马等在内的跨国品牌准备跟进降价。更有消息称,此番反垄断调查将不仅涉及豪华品牌,一般大众品牌接下来也会牵涉其中。而在上周五,国家工商总局更是宣布将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为打破汽车业销售流通领域的垄断开了一道口。

  事实上,在这场波及面颇广的反垄断大潮之下,一众车企也不得不严阵以待。

  车企

  提前降价严阵以待

  随着汽车业反垄断大潮的快速发酵,上周以来,多家跨国车企已经做出快速反应。

  7 月25日,捷豹路虎中国率先宣布对旗下三款车型价格下调。次日,一汽-大众奥迪也宣布下调国产车型原装备件价格,几天后,奔驰也宣布下调部分维修配件价格。此外,包括克莱斯勒、宝马等多个跨国品牌都准备跟进降价。有消息称,此次反垄断调查将不仅涉及豪华品牌,一般大众品牌接下来也会牵涉其中。

  捷豹路虎、奥迪、奔驰率先降价应对

  就在外界都在等待国家发改委出具具体处罚结果时,一些敏感的跨国品牌已提前行动,试图通过提前降价表达支持调查的诚意。

  7月1日,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有限公司宣布从当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奔驰售后服务产品,保养费降幅高达30%-50%。

  7 月25日,捷豹路虎跟进降价:自2014年8月1日起,旗下在售的路虎揽胜加长版5.0V 8、运动版5.0V 8以捷豹F-T Y PE敞篷版全系车型进行厂商指导价下调,平均下调幅度达20万元。捷豹路虎明确表示,此次降价是为了回应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针对汽车行业进行的反垄断调查。

  7 月26日,一汽-大众奥迪也宣布,将主动下调国产车型原装备件价格,下调比率或达38%。如奥迪A 6L车型今后“零整比”将从411%降至291%。 “作为高端车市场的领跑者,奥迪主动调整价格,”该公司表示,“奥迪和其合资企业——— 一汽大众支持国家发改委检查中国售后服务领域的定价问题并将予以积极配合。”

  8月3日,北京奔驰宣布,从9月1日起主动调整部分维修配件的价格,以回应此番反垄断调查。据悉,此次部分维修配件的价格调整将涵盖奔驰全系车型,范围包括超过10000个配件。其中,挡风玻璃降价29%,转向助力泵降价24%,散热器价格下降16%。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售后服务执行副总裁南迪表示,“通过此次调整,部分维修配件价格平均下调15%,进一步降低了客户使用车辆的成本。”

  克莱斯勒、奔驰和宝马计划跟进

  捷豹路虎和奥迪的降价还只是个开始。有消息称,克莱斯勒和宝马等都计划跟进实施降价,不过因相关方案需待总部批准,因为牵扯到总部休假,降价的消息将会稍后发布。

  7 月29日,宝马中国销售副总裁王洪女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宝马与国家发改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等相关的部门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沟通和良好的合作,目前并未受到相关反垄断调查。不过她同时表示,宝马一直希望能够以更有吸引力的价格、更好的产品来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依照奥迪等跨国品牌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他们主动实施降价,应该是得到了消息,”熟悉跨国汽车品牌在华运作的一名律师认为,显然提前主动降价,可能让它们在下一步被处罚时站在更有利的位置。

  目前业界都在关注,在捷豹路虎、奥迪等跨国品牌提前降价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将如何继续推动反垄断调查,是以威慑为主,还是会 酝 酿 更 重的处罚?

  政策

  反垄断大刀挥向汽车业

  如果说此前“反垄断”一词对汽车行业还是抽象的话,那么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从汽车行业开始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从区域市场价格的垄断到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针对汽车行业存在的诸多“病灶”,多个行业主管部门步调一致地伸出了手术刀。

  多部委共同主刀“反垄断”

  7 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的同时,明确要破除地方保护。而在此之前的今年 6月份,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随即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汽车企业开展地方政府垄断行为“摸底”调查。而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废止新能源地方目录,无疑成为商务部主导的破除地区封锁行业垄断调查带来的第一个“收获”。

  事实上,不仅仅是商务部,诸如发改委、交通部等多部委亦在同步推进汽车行业垄断调查。7月22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发改委确实已开展针对汽车产业的反垄断调查。调查内容则聚焦在车企为获取高额利润而达成有关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协议所形成的垄断性价格方面。

  而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反垄断调查也已展开。6月30日,交通部发布了《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成为重中之重。“意见稿”还提出了打破汽车维修配件垄断的具体方法———一是鼓励原厂配件进入独立售后市场,也就是鼓励原厂配件企业将自己的配件卖向独立售后市场;二是鼓励发展“同质配件”,也就是与原厂配件质量相当的配件。

  方案酝酿三年终实施

  显而易见,商务部、发改委与交通部等多部委步调如此一致地动作,绝非一时兴起的巧合。事实上,对于汽车行业存在垄断问题的调查,已经历时三年之久。

  汽车业的垄断问题最早受关注,源于2008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当时专家即指出,汽车业主机厂普遍采用的限价、限制销售区域等违法,不过最终证明当时只是虚惊一场。

  至2012年,在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指导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重点从《反垄断法》角度,考察乘用车4S经销模式中各类商务政策的合规性,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2013 年8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人士对外透露,发改委正式对汽车行业启动价格反垄断调查,并要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配合调查。几乎同一时刻,国家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也公开表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下一个目标会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石油、电信、汽车、银行都在调查视野之内。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liting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