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引路人”——老中青三代教师故事
来源:新华教育 2014-09-12 14:32:00
【小编前言】
1985年9月10日-2014年9月10日,转眼已经是教师节第三十载,这许多年来,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社会乃至国家所做的贡献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有的人当了一辈子的教师,有的人从小的梦想就是教书育人,有的人为了这份事业为了孩子们奉献了一生,在此教师节之际,让我们共同来聆听那些可敬可爱的老中青三代教师们的故事:
50后博导夫妻
在南中医教了30年书 同在一间实验室,学生就是孩子
丈夫 陈建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全国优秀教师)
他对她说:多喝水、多休息,身体第一!
妻子 李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全国优秀教师)
她对他说:生病时,熬夜陪我的你辛苦了!
他们是一对50后博导夫妻,在南中医大学共同研究一个学科,同在一间实验室带学生,丈夫16年前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妻子刚刚也获得了此殊荣;他们都是特级教师,一个教数学,一个教外语,作为支持校长丈夫的一种特殊方式,她50多岁高龄还在马不停蹄“带高三”
在南中医,说起陈建伟和李祥上的课,学生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有学生给李祥留言说:“听李老师课不敢有5分钟走神,否则就觉得可惜了”。和学生第一次见面,李祥先在黑板上写上名字、手机号码,“有的学生上完一学期课还不知道老师叫什么名字,在我的课堂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李祥教的是中医化学,这本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为了吸引学生,课前她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虽然教书30几年,上课堂前还是会准备好讲稿”。比如说到某味中药的药理药性,课本上只有一个化学结构式及药性,李老师用好几个故事引入,提起学生的兴趣;讲到中药青蒿素的高效抗疟时,突出它拯救数百万生命的事例。“有人批评现在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其实老师也要反思,如果把课讲的有趣,而不是放了PPT,从头念到尾,认真听讲的学生自然会多起来。”在李祥心中,学生是最可爱的人,“我的学生对我可好了,有一年下雪天我手臂摔伤了,他们轮流来接我上课,到我家给我做饭。”
“我和我先生的想法是一样的,我们希望学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陈建伟主攻中医鉴定方向,和李祥在同一个学院研究同一个学科,“我们俩在一个实验室,我每年带3名硕士1名博士,他也是,我们和这些学生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李祥说,不上课的时候,她和丈夫一大早就会到实验室,经常忙到深夜回家,甚至通宵。工作、生活都在一起,陈建伟和李祥保持着一种默契,“她准备论文,或是出差时,家务我干,女儿我接。我要忙的时候,她承担一切,总的来说她更辛苦,家里的事情管得多一些。”说起妻子,陈建伟满怀谢意。 <<<详细
责任编辑:youxiao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