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坤鹏





7月13日、14日,日照市召开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议。日照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磊、日照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孔凡德、各区县畜牧局局长、办公室主任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前夕,与会人员对东港区、岚山区、莒县的养殖污染整治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现场进行了观摩,对畜禽污染专项整治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智能保姆”进入生态养殖场
在宽敞、清洁的养殖室中,一个人,就能完成喂食、喂水、捡蛋、降温、消毒和清除运输粪便的各项活儿。这一智能化发展养殖产业的设想,在东港区的日照德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实现了。
走进这所新建的养殖场,就好像来到一家高科技的工厂,“鸡舍装有湿帘和地暖来保证适合母鸡生活的温度,并且母鸡的进食和粪便分别由不同的机器来处理,一个大鸡舍安排一两个人看着这台‘智能保姆’就足够了。”工作人员表示。
不仅如此,公司以舍内全自动不落地出粪系统为依托,新建大型的畜禽农废无害化处理厂,通过配套的沼气工程项目和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形成优质有机肥,有效的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像德泰畜牧有限公司一样,市内众多养殖场均开始走向智能化,环保化。“这些企业代表着我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方面的发展方向,值得学习和借鉴。”孔凡德说到。
全市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关闭搬迁181家
近年来,日照市各级畜牧部门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新技术,积极探索畜禽清洁养殖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新模式,借助环保倒逼机制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产品转型升级。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无论个体养殖还企业,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规划的好、整治的好、示范的好、推广的好。”王磊首先一连用了4个“好”,对各级畜牧部门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全市已划定禁养区622个,截至6月底,全市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已关闭搬迁181家,待关闭搬迁37家;已关闭搬迁养殖专业户8829家,待关闭搬迁164家;目前,全市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达12家、省级52家,市级147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王磊对治理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强调,主要表现在:还有很多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规模畜禽场治污设施尚不完善、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还存在着差距。
为解决畜禽养殖污染 日照拿出真行动
孔凡德在会议上指出,目前养殖的大问题就是污染,并且个别地方污染非常严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各级单位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之前我们一直受抓效益、抓生产这一思想的禁锢,忽视了生态问题,今后我们的工作重心必须要转移。”孔凡德说。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对废弃物的利用不够,部分畜禽养殖户只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不愿意投资建设治污设施,或已建治污设施的部分养殖户干湿分离不彻底,严重影响了治污的成效。应大力引进推广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术、新模式。
针对一系列问题,全市畜牧部门将按《日照市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10月30日前,完成禁养区内造成污染的散养户的关闭和搬迁;2020年,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比例达到75%。
各项工作一一落地,为日照畜禽养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日照市各级畜牧部门将全面完成专项整治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努力开创全市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未来可期,在日照,一个持续发展、环保健康的畜禽养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