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二孩”引发高龄生育潮 市妇保院孙良臣为孕妈“保驾”

来源:大众网   作者:侯彦平   2017-03-06 10:25:00

大众网日照3月4日讯见习记者 侯彦平2016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如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急剧上升的生育意愿演化成急剧增长的新生人口。出生人口多、高龄高位产妇多,导致医护工作者们工作量和风险度急剧攀升。如何应对这些现实存在问题?3月3日,记者采访了日照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孙良臣。

日照市民的生育意愿终于可以化为现实,因此,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急剧增长。据日照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的统计,产科住院病人从2015年的分娩1864例,提高到2016年的4736例,增长了254.1%。2016年1—10月,日照市共出生40324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3.59‰、8.9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7。作为日照市妇幼卫生信息统计的专业机构,日照市妇幼保健院社保科统计的结果显示,2016年,日照市助产机构共接生了53238人,而“二孩”占了相当比例。当年日照市助产机构接生人数比2015年增加18151人。

“2015年每月大概有100来个孩子出生,去年高峰月份有接近700个孩子出生。”孙良臣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产科一天做了24台剖腹产手术,接生了50个孩子。“这绝不单纯是分娩量急剧上升的问题。”孙良臣说,最麻烦的是,分娩人群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因为在这场“生育大潮”中,35岁到45岁的人群,占到了所有咨询人群的百分之六七十。

“政策放开前,基本是二三十岁的小年轻生孩子,只要产科处理好了,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现在70后甚至65后的人也在生孩子,本身就‘三高’多发,浑身是病,再要孩子,不仅怀孕率低,而且自然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并发症多,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的风险大大增加。”孙良臣说,这让生孩子不再是单纯分娩那么简单,一线医护人员的压力和挑战倍增。

工作量与风险度“齐飞”,如何应对稳妥度过这段时间,成为考验医疗机构以及每个医护人员的头等大事。记者从日照市妇幼保健院获悉,为应对“一床难求”、医生紧缺问题,去年以来,日照市妇幼保健院扩容产科病区,新增30多个床位,实现了满足“年住院分娩万人以上”的保障能力目标。同时,在门诊楼、新病房楼增加自助查询机,中心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药品价格及就诊群众的医疗费用等均可自助查询,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院通过远程继续教育、岗前培训、专题培训、技能竞赛等形式,不断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80余次,派出医护人员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学术会议133人次,外派进修学习18人次。2016年依托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建立合作医院的平台,实现了医院儿科、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持续针对性轮训,大大提升了两专业的医疗护理水平。

而高龄高危孕妇、产妇的增多,做好孕期体重和血糖管控等方面的孕期保健,做好产时及时果断处置,做好新生儿的近远期管理,每一个环节缺一不可。针对此类新问题,日照市妇幼保健院推出了LDRP产房,将产前护理、分娩、产后康复三个阶段集于一体,积极做好围产保健。为给产后预防新生儿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去年起,医院还利用先进的串联质谱分析仪,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种类从4种增加到了30种。另外,针对高龄产妇最易产生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紧急状况,产科还组织了医护人员进行了介入学方面的技术培训。“为什么叫做凶险性?因为这类情况一旦发生,医生再快地缝合都比不过血液的流失,很多人就这样因为大出血就死在手术台上,只能通过先暂时阻断血液流失再行缝合的方法进行抢救。”

 

今年,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将通过组建成立OICU、妇女专科查体部、产后康复中心、成立乳腺诊疗中心,改扩建产前诊断实验室,普及无痛分娩,启动国家专项资金1400万建设儿科综合楼项目等等措施来积极应对二胎生育潮所带来的新情况。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姚娜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