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九旬老人过幸福晚年 身体健康即兴扭秧歌
来源:视觉中国 2016-09-06 09:45:00
9月2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香河街道范家河村,九旬老人王家荣在整理闲置的老物件。图片作者:陈为峰/视觉中国
九旬老人王家荣的丈夫迟令君上世纪80年代疗养时的粮食关系迁移证。图片作者:陈为峰/视觉中国
九旬老人王家荣情不自禁地扭起秧歌。图片作者:陈为峰/视觉中国
九旬老人王家荣在整理盆花。图片作者:陈为峰/视觉中国
九旬老人王家荣1954年和丈夫迟令君拍的结婚照(左)和王家荣近照拼图。图片作者:陈为峰/视觉中国
九旬老人王家荣在浇灌蔬菜。图片作者:陈为峰/视觉中国
九旬老人王家荣在家中整理老照片。图片作者:陈为峰/视觉中国
九旬老人王家荣吹起丈夫迟令君在部队集合时使用的钢哨。图片作者:陈为峰/视觉中国
九旬老人王家荣在整理丈夫迟令君的奖章和纪念章。图片作者:陈为峰/视觉中国
九旬老人王家荣在补充儿子给他配置的药酒。图片作者:陈为峰/视觉中国
2016年9月2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香河街道范家河村,93岁的王家荣老人把一段10多米长的胶皮管接到自来水管上,拧开阀门,浇灌起院子里的几垄蔬菜。1分多地的小菜园,种满了小白菜、豆角、韭菜等七、八样蔬菜,除了自己吃,每逢周末,孩子们从城里回来,她都会准备好新鲜的蔬菜,看着孩子们捎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归去,老人家喜滋滋的。
王家荣老人的老伴迟令君是一位老复转军人。迟令君1946年参军,1947年在奎山的一次战斗中右腿负伤,1958年春天在副指导员位置上转业到临沂钢铁厂大炼钢铁,1959年带病返乡。
丈夫回乡后,在家乡范家河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虽然身体伤残,但他和社员们一样,推车运土整理田地搞生产,沤肥、积肥提高粮食产量,养猪、放牛搞副业,村里的各项工作有声有色。
丈夫迟令君除了带领社员大干快上,还要经常外出开会,家务活基本落在王家荣一个人肩上。大女儿出生在部队,条件相对好一点。大儿子迟名西1960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出生时,正值忍饥挨饿的年代,因不方便到食堂打饭,一家老小4口人,每个月只分发到20斤粮食。用石磨把粮食粉碎,再加上方瓜纽子、地瓜叶做成糊糊,稀稀流流一顿能喝四、五大碗,但“一泡尿”又饿了,生儿子的时候,一点劲都没有。当时的情景,王家荣老人记忆犹新。
夫妇俩育有3男2女5个孩子,还要伺候年迈的婆婆,忙完家务,王家荣就像个男人一样,早出晚归干农活挣工分。和男同志干一样的活,按规定男同志一天10分工,妇女只有5分,但要强的王家荣从来没有拉下过。
1972年后,丈夫迟令君不再担任支部书记职务,但对家庭成员的严格要求一直没有改变。
1993年,劳累了一辈子的丈夫因病离开了她和孩子们。
孩子们疼爱一生操劳的母亲,要接母亲到城里享福,但都被老人家婉言谢绝了,没办法,小儿子迟名周把老房子翻新,好让老人有一个更舒心的生活环境。
如今,九十多岁的王家荣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村里老人都愿和她一块聊家常。老人的5个孩子都有幸福家庭,她自己也在新的养老政策和孩子的照顾下,安享晚年。
责任编辑:张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