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国际

诈骗团伙假借《我是歌手》敛财 女博士上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彭小菲   2014-04-01 09:12:00

  诈骗团伙假借《我是歌手》敛财群发中奖短信 博士大学生纷纷上套当真

   随着《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电视节目的热播,一些诈骗团伙也趁机假冒节目组通过手机群发中奖信息诱骗他人上当。以犯罪嫌疑人王亮(化名)为首的9人诈骗团伙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成功骗取17名事主共计30余万元,事主中不乏中科院女博士等高素质者。日前大兴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群发短信诱人上当

   “恭喜!您的手机号码被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栏目组抽取为场外二等幸运观众。您将获得梦想基金80000元与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活动【今日截止】详情请用电脑登录活动网页查询领取。请牢记您的验证码【6988】”。2013年3月20日早,某汽车修理厂厂长张兵(化名)收到这样一条中奖短信,随后他用电脑登录短信上的网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和验证码后发现网页最右侧有一个获奖名单,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手机号,于是信以为真。

   张兵用手机拨打网上所示“400”开头的中奖咨询电话,一个外地口音的男子接听,他告诉张兵要领取奖金需先交4000元保证金,张兵赶紧从网站上抄下一个农行账户,到附近的ATM机上汇去4000元。汇完钱后,张兵再次致电对方,对方表示已收到4000元钱,但还要交纳16000元的所得税。张兵将钱筹齐后又汇了过去,但再给对方打电话,只剩下一个永恒的语音——“谢谢,再见”。直到此时张兵才发现自己被骗并报警。

   据了解,该案中,与张兵一样受骗的17名受害者中年纪最小的20岁,最大的58岁,以25岁以内的年轻人居多,且被害人的整体素质较高, 女博士、团级干部、大学生等纷纷中招,其中一人甚至被骗9万多元,被骗数额明显超过骗子承诺的中奖价值。

   中奖诈骗“五部曲”曝光

   究竟是怎样的骗术,让如此多的高学历、高素质者落入陷阱呢?据嫌疑人王亮供述,他所在的团伙几个人均来自海南,都是亲戚或朋友关系,诈骗时也是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第一步:准备好用于作案的银行卡和电话号码。有一组犯罪分子专门负责购买银行卡。除银行卡外,他们还会在网上购买以400、95013、0731、0571开头的电话,然后将这些电话号码和自己的手机绑定。

   第二步:制作网站。他们会根据当时热播的节目选择相应网页,然后购买网页源代码,购买或租用空间、域名等,再将事先准备好的用于诈骗的银行卡和电话号码等信息编写进去,将网页制作好上传至网络,诈骗的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第三步:通过群发商群发诈骗短信。做好网站后,犯罪分子会将网址、电话、银行卡号等信息提供给短信群发商,群发商会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编辑短信,将信息发送出去,每次6万条,作案期间大概发出200多万条。

   第四步:接听电话,诱人上当。短信发出去后,王亮等人就坐在家中等待被害人上钩。他们的诈骗手段就是一步步诱惑受害人,不断让他们汇钱。据犯罪嫌疑人杨某称,诱导过程分三步,先要求被害人汇款4000元中奖保证金;如果汇了,再要求他们缴纳1.6万元或8000元的“个人所得税”;如果受害人再次汇款,则要求对方缴纳2.1万元公证费。一般到这一步,被害人就不再相信了,但如果对方仍未觉悟,他们还会编出“宽带费”、“卡号激活费”等名目诱骗被害人继续汇款。

   第五步:专人取款,按比例提成。收到受害人的汇款后,犯罪团伙会安排专人去取款,这些人按照每天取款额度的6%提成作为酬劳,其余的都归主犯。至此,一场密切配合的诈骗行动就“完美落幕”了。晨报记者 彭小菲 通讯员 刘慧慧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