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国际

印度洋搜索区域最新进展:飞行员目击到“一些小块碎片”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4-03-24 10:09:00

  原标题:印度洋搜索区域最新进展:飞行员目击到“一些小块碎片”

  发布

  搜索区域发现“一些小块碎片”

  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23日说,一架参与马航失联客机搜救的民用飞机在印度洋搜索区域内发现“一些小块碎片”。但他同时谨慎地表示,这些碎片可能与失联客机无关。

  澳联社援引阿博特的话说,22日一家参与搜救工作的民用飞机目击到一些小块碎片,其中还包括一块木质板状物体。“很显然在我们能完全确定这些物体是什么之前,我们需要先打捞起这些碎片。现在言之过早。”

  另据澳大利亚海事局23日发布的最新声明,一架参与22日搜救的民用飞机在搜救区域内,以肉眼目击到一些小块物体散布于半径为5公里的范围内。22日搜索区域的天气情况良好,能见度达到10公里。

  中国卫星新近发现

  疑似漂浮物通报马方

  马来西亚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侯赛因在22日的新闻发布会说,中国卫星已在印度洋南部海域发现约22米长的疑似漂浮物,中方目前正派船只前往。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证实,中方已将这一新发现通报给马方。这一疑似漂浮物长约22米,宽约13米。距澳大利亚公布疑似物位置南偏西120公里左右。

  针对英国媒体披露的马航MH370客机失联前的通话记录及其疑点,马民航局总监爱资哈尔丁称相关报道并不准确,马方目前虽无法公开最后通话记录,但并未发现可疑之处。

  现场

  马航沟通会

  家属情绪激动

  今天上午10点刚过,马航沟通会开始。马来西亚驻华大使表示,希望会议能在合作的态度中进行,并且不希望媒体在场,因为发布会上展示的一些内容,并不应该公开。他长达十分钟的发言后,一位家属表示了不满,“你们给我们的信息,是义务,并不是你们的施舍。你们所谓不应该被媒体知道的东西,我们早已都在互联网新闻上看到过。你们没有诚意。”对此说法,马方未马上予以答复。

  另一位家属代表,对马方宣读了家属委员会对媒体的通告,大家认为,马方对事件和人员的态度是“蔑视”、“轻视”,同时敦促马方继续尽快搜索飞机下落。一位家属母亲发言,她先对事故发生后马方、义工、本地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我昨天没有到发布会上,听说这里出现了混乱。”话音未落,家属中有人大喊,“她是哪的?她是家属吗?把她轰出去。”这位母亲对人们说,希望让她把话说完,“这些家属这样说我,是因为事故发生后他们悲痛,思想还处于混乱状态。”此话一出,又有家属大喊,“你滚出去。”马方工作人员则表示,希望每个人都能表达看法,让她把话说完。本报记者张硕 J223

  搜寻

  中国

  军机在安达曼海域上空搜索

  中国空军飞机昨天开始在安达曼海域上空执行搜索任务。第一天的搜索没有重大发现。

  当晚6时20分许,中国空军的一架运-8飞机完成搜索任务后顺利返航,降落在吉隆坡以西30公里处的马来西亚梳邦皇家空军基地。

  此次飞行总指挥王刚告诉记者:“我们飞行了约5个小时,其中在安达曼海域作业区飞行了约两个小时。”他还表示,如果天气条件允许,他们还将继续到相关海域搜索。

  “雪龙”号距搜寻目标1000海里

  在一望无际的深灰色海面上,“雪龙”号昨天全速赶往搜寻马航失联客机的目标海域。截至记者发稿时,距离搜寻目标还有1000海里。

  预计“雪龙”号还需航行70个小时抵达目标位置。目前,考察队已将船上科考队员进行了分组培训,并在船头、船中和船尾设立三个瞭望点,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沿途上岗瞭望。目前尚未在海面上发现漂浮物。

  舰船向南印度洋方向搜索前进

  昨天,中方搜救舰船正继续向南印度洋方向搜索前进,边航行、边搜寻,逐渐向澳方公布的疑似海域靠近。

  截至22日12时,交通运输部所属“海巡01”、“海巡31”、“南海救101”、“南海救115”正按计划向任务海区搜索前进。

  澳大利亚

  6架飞机对任务区域搜索

  据澳大利亚海事局消息,澳方昨天共协调6架飞机对任务区域进行了搜索。而第一架搜索归来刚刚降落的澳空军飞行员彼得·摩尔下飞机后对记者说,当天任务区域天气条件开始转差,云层较厚,因而视线不佳,搜寻行动仍一无所获。

  答疑

  失联客机黑匣子用电过半

  黑匣子的“学名”是飞行记录器,记录飞行数据和舱声录音,是分析事故、还原飞行过程的最重要物证,也是帮助搜寻人员定位事故区域的重要工具。

  理论上,失联客机配备的黑匣子能够在水下6000米发出脉冲信号,每秒一次,信号范围在3700米左右,具体效果受水文环境等影响。而澳大利亚方面眼下搜寻的目标海域水深2500米至4000米。

  更紧迫的是,黑匣子的电池只能维持30天脉冲信号,即便在实验室环境下,最多只能支持35天。MH370航班失联两周,意味着电量只剩一半。如果搜寻人员今后十几天依然无法定位黑匣子,搜寻客机和还原真相都会面临更大挑战。

  应急定位发射机未见效

  波音777上另一个为避免客机“失踪”而安装的设备是应急定位发射机(ELT),功能是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定位和搜寻飞机。当飞机发生一定强度撞击或触水时,ELT将被自动触发。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中国航空专家告诉记者,如果不出意外,马航失联客机安装的应当是新式ELT,它具备两种工作方式:

  其一,通过超高频和甚高频发射无线电信号,每50秒一次。与黑匣子类似,这种信号需要相关仪器在附近区域探测才能被捕捉到;其二,向卫星发射信号,再由地面站捕捉,定位精度在2公里以内。

  不少人质疑,既然有这种先进的卫星定位设备,客机怎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名专家指出,从眼下线索来看,如果证实客机坠海,ELT可能沉入数千米深的海底,而无线信号在深海中和在空气中的衰减程度相差很多,因而很难判断其信号能否发送至卫星。而且,无论上述哪一种方式,信号都不是发送给客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在找到黑匣子以前,波音很难为事故调查作出太多贡献。

  另外,ELT电池的设计工作时间也是30天。所以,无论黑匣子还是ELT,搜寻,要与时间赛跑。综合新华社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庄媛媛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