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制能否真正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
来源:新华时政 作者: 2014-05-06 10:29:00
核心提示:最近,两条关于公务员聘任制的新闻吸引眼球——在深圳4万多名公务员中,聘任制公务员占比近10%%。然而在首聘3年期满后,竟无一人解聘;浙江首批5名聘任制公务员即将上岗,除了他们耀眼的学历和专业背景,30万元到60万元的年薪也十分惹眼。针对“聘任制公务员只进不出”的怪相,一些人担心,聘任制改革是否是换了外套的“铁饭碗”?针对“年薪30万聘请公务员”,一些人提出疑问,打破“铁饭碗”的聘任制,能否真正实现高薪引才、有进有出?
作为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项探索,全国多地试水公务员聘任制。万事开头难,在公务员聘任制尚处试水阶段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打破“铁饭碗”,让公务员改革更彻底?与委任制相对,聘任制能否真正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
从关键词看公务员聘任制
资料图片
关键词:“零解聘”
深圳试点公务员改革数年聘任3200人 无一人被解聘
近十年的时间内,社会对公务员分类改革效果的观察窗口,一直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2006年8月,深圳被确立为全国唯一的试点城市,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
深圳的基本做法是首先把大部分从事政策执行、一线执法、专业服务的公务员从综合管理类中划分出来,归为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
3年聘任"零淘汰",公务员改革饭碗缘何"瓷"变"铁"?
深圳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被认为是打破了“铁饭碗”。然而实行3年多来,3200多名公务员竟无一人解聘,并全部进入续聘期。
“公务员聘任制改革不是以解聘为目的,仅以几年来被解聘数量来评判聘任制改革的价值以及成功与否也不合理。”面对“零淘汰”“零解聘”的质疑,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
第一追问:聘任制公务员为何“只进不出”?
不可否认,公务员聘任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公务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聘任制公务员普遍综合素质较高,为了争取续聘,工作状况和态度较好,这也可能是实情。但4000多名聘任制公务员“无一解聘”,如此高的“通过率”还是难免让人心生疑窦:聘任制公务员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被解聘?聘任制公务员是否存在考核标准?聘任制改革是否“换汤不换药”?
关键词:“年薪30万元”
浙江义乌30万聘公务员 称不是“铁饭碗”
“年薪30万元去当聘任制公务员!”“五一”小长假过后,浙江义乌5名聘任制公务员即将上岗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30万元年薪招聘公务员,聘来什么人?打破“铁饭碗”的聘任制,能否真正实现高薪引才、有进有出?
第一追问:聘任制公务员亮点不该在薪酬
经过近5个月的资格审核、考试测评、考察和体检,浙江首批5名聘任制公务员已进入公示,将于近期走马上任。作为引进人才试点的义乌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聘任制公务员没有行政级别,5年聘期结束后,也有可能不再续签。在待遇方面,将按照合同实行协议工资,各岗位的指导年薪不低于30万元(5月4日《现代金报》)。
尽管浙江方面一再表示,这些人才在现有招考模式下无法招到,接下来的考核也非常严格,但是,不低于30万元的指导年薪,深深刺痛了网友的眼睛。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薪酬设计太亮眼了,会不会是在为公务员涨薪制造舆论准备?>>>详细
聘任制公务员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资料图片
聘任制公务员如何才能成“鲶鱼”
要发挥聘任制公务员的积极作用,前提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务员考评和退出机制。比如针对不同岗位要求,制订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和退出条件,打破过去“内部打分”的封闭粗放模式,引入被服务对象和社会机构评价等。这不仅有利于优化公务员队伍,也是权力伦理的必然要求,不仅针对聘任制公务员,也应推广到所有公职人员。只有这样,聘任制公务员的“高薪”,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也让纳税人觉得这钱“花得值”。
打通公务员人才“新通道”
回顾聘任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当年的“三资企业”。可以说,公务员聘任制和改革开放一样,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在2005年《公务员法》出台之前,类似于聘任制公务员形式的“政府雇员制”已经在多个省市地方展开,为公务员聘任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公务员聘任制得到了确立。这是行政体制中的市场因素开始发挥作用的体现,因此30万年薪、能上能下、专业水平高等等就成为明显的标识。如报道所说,薪酬很高,不过,对于聘任制公务员的考核也是非常严格的,30万可以算作市场给予的风险溢价。
公务员分类改革要成功考核是关键
“公务员分类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还在于主导者在实施的细节中。”竹立家举例说,公务员改革的一些主导者,他们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公务员改革要进行岗位分类,而他们自己有的既是院士、又是官员,一官兼任很多职务,如果要进行细化,他们自己该如何划分?如果他们继续想维护利益,按照哪个待遇好就把自己划到哪个岗位,这样的改革肯定是推不下去的。所以,在全面推进改革之前,对于岗位分类细节必须要进行准确的细化。
“无人解聘”折射公务员考核须动真格
公务员聘任 需破“铁饭碗”
聘任制公务员,想说爱你却不容易
网友建言:公务员考核机制这一关键“短板”,亟待弥补完善
资料图片
【新华网网友】毕竟,公务员队伍管理如死水一潭、铁板一块。比如,目前公务员“进口”把关比较严格,出口还不那么顺畅,存在干好干丑一个样的情况,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革加以改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义乌方面通过完善公务员招聘考核机制所进行的尝试,有一定的标本意义,假如尝试成功了,无疑可以积累经验,推而广之,即使失败了,也可以总结教训。且行且珍惜吧。
【新华网网友阳信人】“零解聘”绝非偶然,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公务员考核机制的欠缺。当前,聘任制公务员在考核方面与委任制公务员如出一辙,通常为“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述职——主管领导写评语——本机关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的模式。考核时就是对印在纸上的“德、能、勤、绩、廉”打钩,只要不烦特别严重的过错,大家都会合格。难怪有不少网友认为,公务员考核就是走“过场”,聘任制公务员就是变相终身制,“铁饭碗”变成了“金饭碗”。
【新华网网友王轩辕】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创新,雇佣制公务员是打破行政体制铁饭碗的探索与实践,而不是将铁饭碗换成了金饭碗,值得鼓励和期待,社会要多一些宽容。
【上善若水者也】无论如何改革,打破公务员铁饭碗,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是才是群众最期盼的。
【张贵峰】要想确保公务员聘任制及其背后相应的公务员分类改革效果,真正畅通“出口”、有效打破公务员“铁饭碗”,考核机制这一关键“短板”,亟待弥补完善,否则,相关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成效,不仅势必会大打折扣,甚至难免有“换汤不换药”之虞。
【新华网网友】考核必须动真格,这是带动整个公务员队伍充满活力的“鲶鱼”,也事关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成败。当务之急应尽快细化量化考核指标,让考核更客观和公正,不流于形式。同时,重视和引入社会监督的作用,让民意评价扮演关键的角色,只有这样,公务员“无一人被解聘”才不会成为制度性尴尬。
责任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