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禁用“O牌”更需禁用“特权”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郭雨晨   2014-04-21 16:11:00

  郭雨晨

  “近日,贵州与武汉公安部门于同一天宣布停用‘0’牌车。至此,据初步统计,全国31个省份中,已取消或宣布取消‘O’牌的22个。然而,在各地纷纷取消“O”牌车之后,特权是否能随之取消呢?”(中新网)

  一直以来,“O牌”公务用车彰显了其“特殊身份”,在公众眼里,这个车牌就是权力的象征。但是,正是这些特权车凭借着其背后的强大权力,有恃无恐地肆意违章,乱闯红灯等违法形成泛滥,变成了无人敢管的“特权车”,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损害了党和领导干部的形象。为此,全国各地开始采取措施,对“O牌”公务用车进行整理。先后取消了这个特权车的牌照,换成了民用车牌。但是,这个举措在获得公众的认可之后,还是让大家充满了担心。笔者认为,“O牌”变“民牌”让谁欢喜让谁忧?

  据了解,“O牌”在辖区内通行享受军警车辆的待遇,即免除收费站的过路费,同时在接受检查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正是这样的特权形成了这些车辆的剑张跋扈。面对特权车的有恃无恐,让公众伤透了心。正是公众对权力的恐惧,折射了有效监管的缺失与管理。为此,取消特权车,顺民意合民意。同时对于改进党政机关的作风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全国31个省份,22个都已取消了“O牌”,这种自上而下、立竿见影的效果彰显了各地要改进作风上的魄力与决心。各级高层领导人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政府在改作风上实实在在的行动。“换车牌”行动虽小,但民众却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然,监督存在困难,不是群众多虑,而是事实。

  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公众消除疑问。首先,为公车贴上标识。尽管车牌号换成了民用牌,但是还需要对领导干部的座驾印上标识,让公众一眼就能识别出来,上级这样做后,下级肯定也会照着去做。这样就会让公车私用、公款吃喝事件减少乃至不见。其次,加强全社会的监督,借用群众的力量来构筑牢不可破的“权力之笼”,让特权车不敢为所欲为。第三,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定位公车使用。第四,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要改变官念。只有这样,才能让权力不能乱用。

  群众路线正在进行,取消“O牌”车,换上民用牌,可以说是对群众路线最好的践行。让公车清除特权思想,是让党员干部保持积极的权力观的关键。只有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才能换来人民群众的真正满意。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