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前至今,我的邮箱里收到了好几封陌生人的来函,一看标题就属于招揽投资理财生意的,什么“一份年终奖=富豪的起步”、“工薪族的造富导师×××”云云。不用看,也大约知道是一些或真或假的金融业务机构忽悠之举,不可当真。
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由于缺乏金融知识,对于专业性极强的投资理财业务相当陌生,加上手中或多或少都有点闲钱需要找“去向”,于是活跃于社会的各路理财专业人士有了用武之地。随处可以碰上的职业理财师、理财顾问、理财专家因为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术语,兼具经过培训的一整套游说之词,再辅以察言观色的心理学知识,一般的外行人先是受其左右,继而将辛苦钱交出由其打理就不奇怪了。
我的一位同乡就是上述情形的受害者,作为一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在供房供车之余,手中也有部分资金用于炒股什么的。去年,他在聚会中认识一位互联网金融的“高级理财师”,对方以精湛的专业术语和无可辩驳的金融分析吸引了同乡的注意力,之后两人交上了朋友,再然后,同乡手中的20多万元闲钱就到了对方公司手中。此事的最后结局是,同乡只在最初的三个月中拿到了不到一万元投资回报,其余本金全部打了水漂。为啥?因为公司没有多久就倒闭了,留下一大堆遗留问题无法处理,包括同乡这样的投资者资金返还难题。
上述情形只是若干类型的“理财师”引诱工薪阶层中招的其中一种模式。当前金融界,凡是涉及投资理财的项目多如牛毛,从互联网金融到众筹模式、从贵金属交易到消费返利,“理财师”们穷尽一切手段,将越过温饱线手有些许余钱的人们视为敛财聚富的目标。由于理财项目泛滥,陷阱太多,人们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你想获取他们的利息,他们却在谋取你的本金”,此话在一定程度上,可谓当前理财投资界的真实写照。
若从稳妥而言,当前保险业、银行业、各类合法持牌的基金业由于受到政府监管较为严格,旗下持牌的理财顾问人士相对来说较为靠谱。尽管如此,在涉及投资理财签约业务时,投资者也切忌只听理财师口头讲解,而是必须仔细理解涉及的合同条款,以免理解有误而带来日后的烦恼,实际上,在现实中经常发生各种保险理赔纠纷、基金兑付纠纷,都是因为投资者在签订合约时忽略合同的条款,而只听理财师们选择性的口头讲解,忽略了项目隐含的风险所导致。
因此,理财尽管是一门专业学问,但是普通投资者只要留心项目背景,仔细斟酌合同条款,依然可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尤其是避免人为导致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