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成最具潜力投资园区
来源:大众网 2017-07-28 10:02:00
7月27日,“动能转换 蓝色引领 转型升级”自创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总监、科技创新局局长肖焰恒介绍了青岛高新区建设的有关情况。目前,青岛高新区投资1.6亿重点培养66个高端人才项目,引进16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后企业设立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建筑竣工验收时间压缩至30天以内。
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总监、科技创新局局长肖焰恒介绍了青岛高新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国家高新区青岛排第十,获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
青岛高新区始建于1992年11月,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东半岛自创区获批建设,为青岛高新区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动力。高新区获批首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国家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新兴产业组织创新示范工程”被列入“创业中国”行动纲领计划。在科技部最新发布的国家高新区排名中,青岛高新区位列第十名。
发展的顺利进行需要规划编制与政策的支撑。经过多轮内部讨论与沟通,《山东半岛(青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修改稿已基本完成,《关于加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青岛)的实施方案》也在加快制定中。出台了《青岛红岛经济区促进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意见》、《红岛经济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若干政策》、青岛高新区“创业十条”等扶持政策,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为争取自创区发展资金,制定并印发《青岛高新区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资金管理细则》,完成了2016、2017年度自创区发展资金申报、评审等有关工作。
引进16个“国字号”创新平台,国家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达15家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活力所在。肖焰恒说,目前,青岛高新区依托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4个国家级人才基地,累计引进6名发达国家院士、21名两院院士、50名“”专家,“”专家总数占全市1/3以上。投入1.6亿元重点培育66个高端人才项目,“人才特区”经验做法荣获2016年全国基层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奖。
围绕科研院所系、高校系、企业系、海外系四大创新平台建设,累计引进“国字号”创新平台16个。其中,引进中科院光电院、声学所等5家中科院所,与中科院理化所等4家院所达成合作意向;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山东大学等高校在高新区设立了研究院或产业园。众多大型企业及海外合作项目也已签约落户。
此外,为满足创客创业及企业发展,青岛高新区海搭建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蓝贝”创新创业服务品牌,构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加速体系。目前,孵化器投入运营201.2万平米,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7家,创新创业项目突破1700家,“千帆计划”企业累计达到308家、位列各区市之首。今年6月,高新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蓝贝创新园获批“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全员招商引进913个重点项目
为抢抓山东省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重要契机,青岛高新区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实施全员招商方案,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已引进重点产业项目913个,总投资2756亿元。
肖焰恒介绍,信息产业上,引进了腾讯双创小镇、中兴网信青岛科技产业园、华为智慧云小镇、百度(青岛)智创基地、国内首个国家级保密技术产业园等项目162个。医药医疗产业上,引进联东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小镇,以及黄海制药、华仁太医、易邦生物等项目111个。智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上,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齐聚高新区,全球排名前10的机器人企业已入驻6家。获批建设青岛市石墨烯科技创新中心,国内首个外资石墨烯项目签约落户,全球首条石墨烯导静电轮胎投入量产。
互联网产业上,引进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美空网项目总部、中民投互联网医疗管理总部等知名企业,建设青岛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金融产业上,引进基金创投机构115家,管理基金规模120亿元;设立全省首家科技银行,引进全省规模最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全市唯一的基金园区投入使用,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创业企业债试点,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分中心、上海股权交易所青岛孵化基地落户。高端服务业上,引进中国数码港总部基地、海尔全球研发中心、华通科技总部和研发中心、东唐影视创意园、省检验检疫中心、方特梦幻王国、青岛动漫文化创意园等项目,致力于打造一流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创新产业推动机制,3天内就能设立企业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青岛高新区创新产业推进机制,坚持“专门、专人、专注、专业”原则,调整成立软件、信息技术等10个主导产业事业部和产业载体办等5个办公室,建立起扁平化决策、开放式运行的工作机制。同时,内部机构设置也得到优化,新调整成立经济发展与促进局、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人才服务和教育体育发展局、东片区社区服务中心等5个部门,实现行政效能提升和城市管理、人才服务的精准化。
高新区还在青岛率先实施企业注册“一口受理、五证一章”改革,企业设立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在青岛推行首个区市级国地税一体化联合办税服务,探索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新模式,竣工验收时间压缩至30天以内。深化“互联网+行政审批”,行政微审批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在全省首家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
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青岛高新区还不忘以人为本创新城。青岛中学、市民健身中心、市科技馆等公共服务项目主体封顶,会展中心、红岛枢纽站开工建设;2.6万户签约旧村改造,立志打造青岛最好的安置区;名校引入、商场落地,投资20亿元的北界河生态治理...下一步,青岛高新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青岛示范区。
责任编辑:王雪雁
![](http://rizhao.dzwww.com/ad/rzzew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