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艺·匠心】日照乡土工匠系列——辛本喜的40年草编情

2018-11-27 09:1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庄媛媛 宋俪 孙瑜泽 王明硕

编者按: 

“炼器者,匠也。” 新的时代赋予了“工匠”新的定义,“匠”不再局限于传统手工艺人以及狭隘的“工”的范畴。在藏龙卧虎的民间,在每一个或传统或新兴,或主流或陌生的行业领域,在每一个平凡无奇的工作岗位,都散落着不平凡的乡土灵魂匠人,以一心,尽一事,毕一生。 

近日,由日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大众网日照频道主办的“匠人·匠艺·匠心”——探访“日照乡土工匠”系列活动已正式拉开序幕。 

日照大众网记者对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走访了解,挖掘人物背后的奇闻趣事,以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形式进行了报道。 

本期,我们走进日照匠人辛本喜的40年草编情 

辛本喜已经从事草编这一技艺40多年了

早年间,蓑衣几乎是农村里家家必备的 

除了蓑衣,辛本喜还非常擅长竹编 

40多年的历程让辛本喜手上生出了厚厚的老茧 

部分草编竹编作品

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任家董旺庄村,一户普通的农家院里,摆放着几件已经少见的蓑衣和精致的小竹篮。午后阳光下,64岁的辛本喜正专心致志地编着他的蓑衣。他是辛家草编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到现在,已经从事草编这一技艺40多年了。

早年间,黄墩镇任家董旺庄村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有编制蓑衣的习惯,那时候,蓑衣几乎是农村里家家必备的。披在身上挡雨、铺在地上当席子、夏季遮阴,蓑衣被视为务农的必需品。

辛本喜掌握这门技艺并不容易,尤其是现在,要四五天才能完成一件完整的蓑衣。当然,对于此,辛本喜的老伴也是支持的,没有农活的时候就会一起来帮忙,这都是源自辛本喜的一份热爱。

据辛本喜讲述,现在他编蓑衣需要用一种特殊的草——穇草。他通常会在开春时撒下草籽,秋季收割。压软、晒干的穇梗,在编蓑衣前,在水里泡发一下,待柔软后再进行编织,而在编织过程中,根据干湿度,必要时再喷一些水,会使其保持柔软更易于编织。万事开头难,编蓑衣也是如此,辛本喜通常要在编开头的几个扣时下很大的功夫,编不好就拆了重编,一件蓑衣由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近千个扣组成,实在是一件细活。编好的蓑衣,里层是排列有序的菱形“网眼”,外层则是自上而下层层叠压的一顺的穇梗。

除了蓑衣,辛本喜还非常擅长竹编。辛家在村旁种了一大片竹林,每当需要的时候,辛本喜就拿起砍刀,去竹林里挑一根长成的竹子扛回家。砍竹,劈竹,破竹,一气呵成。这次辛本喜做的是农家做豆腐时用的能够沥去多余水分的竹篮。长长的竹条就在辛本喜手里灵活运转,瞬间成了竹篮里的一部分,速度令人咂舌。

草编、竹编手工艺品载满了辛本喜那一代人满满的回忆。可是现在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这些传统工艺却逐渐退出了大众的生活,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也很难再接触到草编文化。

在一些喜爱传统手工技艺的人们的帮助下,辛家草编已经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岚山区黄墩镇任家董旺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乡村记忆”馆中,我们看到了辛本喜的一系列作品。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竹盘、花篮、鱼篓、提盒、猫笼、花瓶、笸箩、蒲毯、蓑衣无一不向我们证明着它们的制造者的好手艺。

凭借着一身好手艺,辛本喜成为了辛家草编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同时,他表示也将继续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zhuangyuanyuan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