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日照

日照方言追忆

来源:大众网   作者:刘祥华   2014-08-22 10:34:00

    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分成七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在这七大方言区之下,又分为不同的次方言及土语,这些方言之间保持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复杂关系。

本文以日照市东港区(原日照县所辖区域)方言为依据整理汇总,与大家共享。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临黄海,西与莒南相连,南接江苏赣榆,北与胶南接壤。从方言区的划分来说,它恰恰处于山东东、西两区方言的过渡区域和中原、冀鲁、胶辽三大官话区的交界地带,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另外,在日照方言中还有许多古汉语遗留的词语,这些词语对于研究日照历史和日照方言及汉语词汇史研究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普通话普及的日益广泛,方言的特点渐渐趋于孱弱,很多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方言词汇趋于消失,而对于日照方言的整理和研究却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方言研究系统,也没有可供参考的有关日照方言词汇的研究资料与文献。鉴于方言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本文作者以自己的追忆,并在小范围内研讨、调查、整理,采用类比、对比等比较方法,阐述日照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异同,为在日照地区更好地推广普通话贡献一份力量,以更多的收集和保留这些珍贵资料,为汉语的研究提供方言参考。                                                                                                                                                                                                                                                                                                                                                                 

一、日照方言词汇的分类

日照方言词汇冗多繁杂,本文作者仅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词语,按照普通话的词类划分方法举例说明。本文将日照方言词汇分为五大类,分别是代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一)代词类:

日照方言中的人称代词通常都很笼统、很简单。比如说:日照人把“你、你们”统称为“恁”(即“您”的变音),把“我、我们”统称为“喃”(即“俺”的变音),“咱们”则合音变读成“怎”,等等。从这种简单而笼统的称呼当中似乎可以看到日照人随意、简单、朴实的性格。

(二)名词类:

 1.时间类名词:在日照方言中,把天刚蒙蒙亮、接近清晨的这段时间叫做“早午更”,紧接着天微微亮起来的这段时间叫做“楞明”,把上午叫做“晌寅”“晌寅头”,把傍晚叫做“下半晚儿”,把昨天叫做“夜来”,把一晚上叫做“一很易”,把没有月亮的夜晚叫“月黑子地”等。在日照方言的时间名词中还有古汉语遗留的词语,比如把今天、明天、后天叫做“今日”、“明日”、“后日”等来表达某一整天、一昼夜的意思。

2.称谓类名词:日照方言两个比较特殊的亲属称谓。一个是对父亲的称谓。在日照老一辈那里,称呼父亲的词语除了“爹”之外,更多的则是称呼“大大”,或简称为“大”,与此同时人们就常用“大大”前面带排行的方式来称呼伯父和叔父,比如二叔或二伯都称为“二大大”,这没有区别,但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大伯父不能叫做“大大大”,而是被称为“大爷”。改革开放后,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日照人改用“爸爸”来称呼父亲,伯父们都被称为“大爷”,而不是单纯的指大伯父,比如二伯父被称为“二大爷”,大伯父仍旧只是叫做“大爷”,叔父则是用在“爸爸”前面加上排行的方式来称呼,比如小叔就称为“小爸爸”。

另一个则是对婶子的称谓。在日照方言中也有“婶子”这个词,但通常都是作为非亲属称谓,像邻居家大婶、朋友的妈妈等,而称呼真正的婶子即叔父的妻子时,却又不这么称呼了。在老派方言中,婶子和大娘都是以其丈夫的排行加上“娘”这个字来称呼的,比如大伯父的妻子称为“大娘”,二伯父的妻子称为“二娘”,四叔的妻子就称为“四娘”,以此类推。改革开放后,亲属称谓都发生了改变,“大娘”成为了大伯父妻子的专用称谓,对其他伯父和叔父的妻子的称谓则变为“娘娘”。把“婶子”叫做“娘娘”看上去似乎和“妈妈”有些联系,应该属于方言中的辨义异读。说起辨义异读,日照方言称呼类的词中最具典型的辨义异读特点的是“妈妈”这个词,应该是“母亲”的意思,而当它改变调值为阳平时,比如“老妈妈”则表示“奶奶”的意思了。而“娘娘”这个词却非常特殊,因为它在普通话中是带有一定的指定意义的,人们一般称过去封建帝王的妃嫔或神话中的女菩萨为“娘娘”,这和“婶子”这个意象就毫无联系了,那么它就应该属于“借字异读”了。

另外,日照方言中的其他称谓带有浓郁的山东方言的特色。比如,日照人把女孩子叫做“小嫚儿”、“丫头”、“丫头片子”等,把男孩子叫做“儿”、“大儿”、“小儿”,把小孩叫做“小孩丫子”,把刚出生的男婴叫“小司”,把双胞胎叫做“一对双儿”,把媳妇叫做“媳子”,男人把自己的媳妇称“喃家了”等。

3.人事类名词:日照方言中关于人体器官的指称词很多,每一个器官往往都有着好几种叫法。比如,日照人把额头叫做“眼了盖子”、“天灵盖儿”、“夜了盖”等;把眼球叫做“眼袋珠子”;把鼻孔叫做“鼻孔眼子”;把牙龈叫做“牙花子”;把后槽牙叫做“大牙”;把喉咙叫做“吞子”、“吞司眼子”;把颈椎叫做“脖了拱子”;把脊椎叫“脊梁规”;把胸口叫做“心口窝”;把腋窝叫做“胳肢窝”、“嘎拉直”等;把胳膊肘叫做“拐么肘子”、“胳了败”;把大腿根叫“腿可拉”;把腰叫“当当阳”;把屁股叫做“腚”、“腚槌子”;把尾椎骨叫做“尾巴棍子”;把膝盖叫做“波罗盖子”、“腿蘑菇”;把小腿骨叫“连连骨”;把脚趾叫做“脚拇丫子”、“脚丫子”;把关节叫做“拐拨”、“蘑菇”。另外还有一些关于病理的词都很形象的表现了这种病的症状,比如把“感冒”叫做“劳乏”,因为人得了感冒之后的症状就是疲劳困乏、浑身无力;把面瘫叫“吊传风”;把罗圈腿脚叫“架筐腿”,把打嗝叫“大嗝斗”;把淋巴结肿大叫“转嘎达”;再比如把“偏瘫”叫做“偏枯”,因为偏瘫之后的人半边身子无法自主活动,如同干枯了一样;另外还有两个词叫做“紫拉”、“醋心”,意思都是说因为吃了某种东西而导致嗓子不舒服。

4.事物类名词:日照方言中对事物的指称有着浓郁的乡土特色。比如,日照人把太阳叫做“日头”,把月亮叫做“月妈妈”,把雾叫做“雾露”、“雾露毛子”,把灰尘叫做“布土”,把硬痂叫做“疮嘎渣”,把脏东西叫做“牙牙”(只有和幼儿说话时才这么说),把债务叫做“饥荒”,把上坡叫做“上沿头儿”,把下坡叫做“下沿坡儿”,把冰雹叫“巴子”,把游泳叫“凫水”,把线团叫“线奇留”,把放筷子的盒子叫“柱笼子”,把冰叫“冬冬”,把晒衣绳叫“斗条,”把海市蜃楼叫“海旋乎”,把雷雨前的黑云叫“阵头”。

5.器物类名词:日照人把单外套叫做“褂子”,雨衣则叫做“油褂子”,把扫地的扫把叫做“站把子”,把风箱叫做“风掀”,把擀面杖叫做“擀面柱子”,把肥皂叫做“胰子”,香皂则叫做“香胰子”,把硬币叫做“洋铬子”、“钢镚儿”,把枕头叫做“斗枕”,把枕巾叫做“斗枕布子”,把窗帘叫做“窗户挡子”,把抽屉叫做“抽投”,把拖鞋叫做“鞋撒子”,把马扎子叫做“轿搀子”,把手电筒叫做“手灯”、“电灯棒子”,把钢笔叫做“水笔”,把圆珠笔叫做“原子笔”,把小板凳叫做“杌子”,把拐杖叫做“拐棍儿”、“柱棒”,把棺材叫做“生户”,把烟囱叫做“道洞”,把排水沟叫做“阳沟”,把蒸食物的篦子叫“篦联撑子”,把带烟筒烧煤的炉子叫“憋里器”,把自行车叫“决轧车”,把手扶拖拉机叫“蚂蚱头”,把炕沿叫“引杖子”,把厨房叫“锅屋”,把烧水壶叫“疗壶”,把海边叫“海岩头”,把洗脸盆叫“铜盆”,把口罩叫“嘴捂”,把戒指叫“溜子”,把洗脸的毛巾叫“擦脸布子”,把木工用的刨子叫“推爬”。

6.食物类名词:过去的日照县虽说历史比较悠久,但因为经济发展一度比较滞后,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因此并没有特别有特色的食物,因而关于食物的指称词也仅局限于大众食品。例如:把水饺叫做“馉馇子”,把单纯用面做的疙瘩汤叫做 “面馉馇子”、“布拉汤”,把油条叫做“香油果子”,把结婚时新人送给亲戚朋友的花样面点叫做“饭花子”、“古追”,把馒头叫做“饽饽”,把稀饭叫做“黏粥”、“黏珠”,把面食做的稀饭叫“湖肚”,把米饭叫做“干饭”,把红薯叫做“地瓜”,把生地瓜干叫做“瓜干儿”,把熟地瓜干叫做“干巴尤儿”,把玉米叫做“玉豆”、“玉豆棒子”,把花生叫做“果子”,花生米则叫做“米子”,把西红柿叫做“洋柿子”,把甘蔗叫做“甜杆儿”,把醋叫做“忌讳”,把萝卜叫“萝呗”,把瓜子叫“瓜种”,把向日葵叫“朝阳花”,把土豆叫“地豆子”,把鸡内金叫“鸡埠尺”,把不成熟很瘪的豆类叫“弊眼子”,把高粱叫“秫秫”,把做面食时撒在湿面上防止粘手的干面,叫“面埠”。

另外就是有一些与普通话中的词同名异义的词,通常是比普通话中所表达的意义范围要大,比如日照方言中的“锅贴子”这个词就包含了普通话中锅饼和锅贴儿两种食品,再有就是“包子”这个词,它包含的范围就更大了,它包含了普通话中所说的水饺、蒸包、笼包、煎包、贴包等所有用面擀皮包馅的食品。

7.动物类名词:日照人把所有的鸟都统称做“鷐子”,这个词也用来表示男孩的生殖器。把麻雀叫做“家鷐子”,把喜鹊叫做“夜蜻”,把蝉叫做“节令”,把壁虎叫做“蝎虎子”,把蜻蜓叫做“蜻蜻”,把鸽子叫做“卟嘎”,把蛾子叫做“花花蛾子”,把螳螂叫做“当啷”,把青蛙叫做“崴子”,把蝌蚪叫“嘎嘎豆子”,把蝗虫叫做“蚂蚱”,把蛇叫做“长虫”,把乌鸦叫做“老莴”,把蟋蟀叫做“土蚱”、“乖子”,把泥鳅叫做“迷狗”,把猫头鹰叫做“夜猫子”,把黄鼠狼叫“黄老鼠”,把狼叫“蚂忽”,把蝙蝠叫“鳖浮子”,把海鸥叫“海猫子”,把鸟窝中还没长出毛竹的小鸟叫“光腚尤子”,把蟑螂叫“臭虫”,把跳蚤叫“疙子”,把鹅叫“哦”,把鸭子叫“扁嘴”。

另外,日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还是个渔村,当地有一半的人靠出海捕鱼为生,改革开放后逐渐建设成为一个新兴的海滨城市,近些年还发展成为我国四大水产品苗种繁育中心之一,日照人接触最多的就是海鲜了,所以日照方言中关于海鲜的词就很丰富。日照人把蛤蜊叫做“嘎啦”,把牡蛎叫做“砺碴”,牡蛎肉则叫做“海蛎子”;把香螺叫做“香各螺”,把海螺叫做“各罗”,把锥螺叫做“虚各罗”;把安康鱼叫做“得塞”,把刀鱼叫做“林刀鱼”,把很小的刀鱼叫“林刀月子” 把较小的河豚鱼叫“敌马”,把摇鱼叫“劳子鱼叫“水逛逛”、“黄奋”,把胖头鱼叫“嘎嘎豆子”、“小胖孩”,把比目鱼叫“沙板”,把海鳗鱼叫“绵林”、“勾鱼”,把龙鳞鱼叫“香板子”;把凤鮹叫做“柞鮹”,把长凤鮹叫“八带”,把枪乌贼叫做“鲫呱子”,把乌贼叫做“乌子”,把手指头肚儿大小的乌贼形象的叫做“扣纽子”,再大一点的叫“烟袋锅子”;把海胆叫“海螺古”,把海葵叫“海楚子”,把沙蛰叫“沙挠”。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