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日照| ①李丹丹:十五年坚守,让古籍走出“深闺”

2024-04-21 07:01:0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李婷

  编者按:

  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阅读改变未来,书香赋能日照。由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24齐鲁书香暨日照阅读节”系列活动在日照新华书店、市图书馆及各区县、功能区同步联动开展,通过阅读推广人线上分享,探寻古籍奥秘,旨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引领市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日照。

  海报新闻记者 李婷 郭馨煜 日照报道

  在日照市图书馆的历史文献部,有一位默默耕耘了十五年的馆员,她就是李丹丹。日复一日,她以专注和耐心守护着馆内古籍,用专业的知识为读者们解开历史的谜团,传递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读者的深情。

  据了解情况的同志反映,日照县图书馆1974年从日照县文化馆分离,1989年更名为日照市图书馆,这些古籍在建馆时接收的图书中即已入藏。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走进了李丹丹的世界,聆听她与古籍的故事。

  李丹丹的工作看似平凡,却充满了挑战与惊喜。她不仅要负责地方文献的征集和读者的阅览,还要借助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的古籍资源库,为读者们找到他们所需的珍贵资料。

  每当读者带着对家族历史的渴望来到图书馆,李丹丹总是竭尽全力为对方提供帮助。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外地读者到访日照市图书馆,他已经70多岁了,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关于他爷爷的爷爷张汝嘉的史料。李丹丹接过这份重任,开始了她的寻根之旅。

  起初,她只在光绪《日照县志》中找到了一条简短的记载:“香河县人,二年任。”仿佛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让她有些迷茫。李丹丹并未因此放弃,她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可能隐藏着历史的秘密。在翻阅众多资料的基础上,李丹丹利用山东省图书馆的数据库,在光绪《畿辅通志》、民国《山东通志》和《潍城区志》《香河县志》这些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读者提供的重要线索:他的祖父1977年去世,享年94岁,且见过张汝嘉先生。张汝嘉的生平事迹逐渐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张汝嘉先生是咸丰年间的举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到潍县做代理知县(任职1年),光绪二年(1876年)到日照做知县,任职1年多,后回到香河县养病,张汝嘉的孙子出生后才去世。

  当读者收到这份详尽的家族历史资料时,对李丹丹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很荣幸遇到您这般热心的好同志,即专业,又细致,了却我们一家多年心愿,万分感谢!”这是她工作十五年来收到的第一封表扬信,这份认可让她倍受感动。这是李丹丹的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历史的尊重与对读者的深情。

  除了帮助读者寻根溯源,李丹丹还积极参与日照市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宣传工作。早在1978年,当时日照县图书馆的老前辈们对古籍做了分类目录卡片和题名目录卡片各一套,到了2008年,老同事们已经对全市的公藏单位进行了全面的古籍普查(清点、编目和定级),这些不为人知的付出为李丹丹和同事们后续的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日照市图书馆新馆开馆,成立了历史文献阅览区和专门的古籍库房,制定了《古籍库房管理制度》,库房内配备恒温恒湿空调、火警系统和防盗设施,古籍的保存温度控制在16-24℃,湿度控制在45%-60%,工作人员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李丹丹说:“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每一代图书馆人都很重视读者对古籍资源的需求。在老图书馆时,对部分古籍做了复制品;新馆成立后,继续对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建设了专门的古籍资源库和民国文献数据库。这样一来,读者们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和共享,大大方便了他们对古籍文献的研究。同时,我们也经常举办古籍展览等活动,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了解古籍,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魅力。每当看到读者们沉浸在古籍的世界中,我都深感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意义。”

  为了更好地培养读者阅读古籍的兴趣,发挥基层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等通知要求,自2019年5月开始日照市图书馆将古籍知识送入乡村小学。结合传统节假日,李丹丹和同事们利用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古法造纸、缝线装书等形式,为全市城乡小学生们带去古籍知识,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古籍保护后继有人,近五年来,日照市图书馆组织各古籍收藏单位200余人次参加国家图书馆的《古籍库房与管理建设研修班》《古籍数字化建设研修班》《图书馆古籍鉴定研修班》《中华经典传习培训班》等,提升全市古籍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为古籍抢救、古籍保护、科学有效地利用古籍提供重要支持。在李丹丹看来,只有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古籍保护队伍中来,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在日照市图书馆这片充满书香气息的天地里,李丹丹用自己的坚守和热情诠释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读者的深情。她说:“每一次帮助读者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每一次看到古籍得到妥善保护,我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正是这种务实的精神和对工作的执着追求,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让古籍在保护利用中重焕光彩。

初审编辑:侯彦平

责任编辑:张丽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