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贾小亿
编者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日照市通过开展“万民护绿” “绿行日照”“唤绿之旅”三大环保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和“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为生态日照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大众网日照围绕“全国生态日”开展系列报道,讲述生态日照的闪亮瞬间。
大众网记者 贾小亿 日照报道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仲夏时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6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入目景色皆可入画。
近年来,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打出“协同护湾、联动净湾、生态活湾”三张牌,构建起一体化海湾治理工作格局,探索出美丽海湾保护新模式。
协同护湾 打造水清海净新景象
海湾是近岸海域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单元,更是经济发展的高地、生态保护的重地、亲海戏水的胜地。坐拥阳光海岸的山海天,长期以来,也将海湾保护作为重点工作。
百川入海,方成其大。而保护海湾,也需要协同努力。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坚持全域“一盘棋”,在纵向上,建立“区级湾长—街道级湾长—村级湾长”组织体系,逐级压实海湾管护责任;在横向上,组建湾长制办公室,统一协调成员单位做好涉湾工作,实现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在日常管护方面,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坚持海湾环卫市场化运作,建立沙滩及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对于湿地及岸线基础设施,由属地及主管部门进行管护,各级湾长定期开展巡湾。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内美好的生态画卷
此外,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以数字化赋能,搭建湾长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海洋防灾减灾海岸带视频监控系统、“智慧环保”高空瞭望综合监控预警系统,形成高低搭配、海陆联动多方位智慧监管局面,生态保护、海洋发展等部门单位实现信息共享、联合处置。
“立行立改”与“长效管理”并行,协同发力,久久为功。长期摸索之下,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探索出多方联通,全面覆盖的“协同护湾”模式,一幅水清海净的生态画卷在阳光海岸徐徐铺展。
联动净湾 海光海岸“颜质”俱增
生态是山海天的生命线,美丽海湾则是生态环境的一面镜子。山海天坚持联动净湾,推动阳光海岸“保生态增颜值”。
欲正本,需清源。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在污水收集处理上下功夫,实现“源头控制”。着眼解决污水入河这一“源头问题”,全面强化雨污分流与污水处理。与此同时,山海天在入海河流综合整治上下功夫,实现“过程控制”,在入海排污口整治上下足功夫,实现“末端控制”。
截至目前,山海天已完成主城区28个小区、7.95公里市政管网雨污分流工程,实现建成区以及部分农村的污水应收尽收;实施金银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清淤面积约49万平方米;创新“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管道—排污口单位”溯源办法,逐口逐户建立整治“户籍”档案,实现对所有入海排污口的动态化、清单化管理。
美丽海湾,治海是标,治河是本。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通过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控制,上下游联动,还海湾以清洁,让阳光海岸“颜质”俱增。
生态活湾 构建岸美物丰新生态
碧波荡漾,鱼鸥翔集,通过持续加大海湾生态修复力度,山海天常年保持空气质量优良、海域水质一类、重点河流段稳定达标,每年吸引50余种鸟类在这里迁移、越冬、繁衍。
在推进海湾综合治理的同时,山海天坚持自然面貌导向,做好湿地生态修复,坚持河海共治导向,做实岸线保护,先后实施两城河口湿地修复工程,龙山湾修复工程,太公岛湿地修复工程,完成两城河口湿地1730米生态护岸、植树种绿5.4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30余种,每年吸引有“神话之鸟”之称的中华凤头燕鸥在内的50余种鸟类在此迁移、越冬、繁衍。在太公岛湿地依托原有滨海自然资源,打造占地18.3万平方米,兼具生态、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共享城市滨海公共空间。
日照太公岛湿地公园前后对比照片
此外,山海天坚持保护与开发结合导向,打造亲海空间。在保持沿海水产育苗场原有构造基础上,成功建设精品民宿项目—海洋美学馆,成为市民游客乐享自然的亲海空间,打造国内最大、展示最丰富、手段最先进的海洋科普馆,建成总长61公里的山海风情绿道和阳光海岸绿道,将太公岛湿地公园、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两城河口湿地公园等串珠成链,贯通日照最靓丽、最生态、最具特色的滨海岸线,有效激发滨海休闲旅游带吸引力,年均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被评为“2022最具影响力旅游目的地”。
水润民生焕新颜,人海和谐入画来。如今的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入目蓝天碧海,处处滩净景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图景正在美丽海湾徐徐展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贾小亿
2019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张潭,通过急需型人才引进回到日照。在日照市水利局,她扎根一线,山水兼程,蜕变为怀揣绿水青山梦的“新农人”,为家乡的水土保持事业贡献着力量。[详细]
今天是第一个“全国生态日”,日照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生态优先.绿色日照”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五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