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火车头的“日照徐” 30年修出12项国家专利

2019-11-14 12:07: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陈平平 牟怡晓

老训正在进行试验操作 

 老徐和工友们自己制作的检修台 

 老徐拿出工具,他说0.08毫米就这么厚 

 老徐钻进机车内部,挨个零件检查 

30年的锤炼,让老徐成为日照港口工人的一面旗帜 

老徐一人包揽12项国家专利,60多项荣誉

  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11月4日讯(记者 陈平平 见习记者 牟怡晓)他叫徐玉金,日照港集团铁运公司机务段质检组组长,一个年过半百的普通机车维修工人,俗话说就是修火车头的。谁曾想,这一修就是30年。老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行业“大拿”,一人包揽了1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山东省第七届道德模范、首届“齐鲁大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身上有大大小小60多项荣誉。熠熠生辉的光环下,他依然只穿着一身朴素的工作服,日日忙碌在机修一线。相较于卓越的技艺,更难得的是他始终坚守着一颗匠人的初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老徐干工作的n+1个“点”

  回顾这30年,老徐说自己没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踏踏实实的干活,尽一个工人的本分。“我没什么大本事,只是每天上班早一点儿,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儿,比别人干的多一点儿,坚持的久一点儿。”正是这n+1个“一点儿”锤炼了老徐的匠人、匠艺、匠心。

  2000年,日照港实现了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的转型换代,老徐被推选为首任内燃班组班长。2002年冬天,东风12型007号内燃机车到了中修期,全班迎来了史上最严峻的挑战。他带着零基础、零经验的团队硬着头皮上,3万多个零件挨个“过筛”。柴油机和电机的同心度调整,精度需在0.08毫米以内,老徐也记不清反复调整多少次。

  “最后那一晚,大家忙活了整整一宿,听着机车轰隆隆发动起来的声音,整个车间都沸腾了……”整整57天,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老徐说,那天是腊月二十八了,第二天就过年了。虽然没来得及置办年货,但那个年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从那年起,日照港成为了全国沿海港口铁路公司第一家具备自主中修能力的企业。也是从那一年起,他深刻地意识到“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技术才是硬道理。

  一人带出一个“绝活班”

  靠着一股子“钻”劲儿、“拼”劲儿、“实”劲儿,他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DF12型内燃机车上的燃油泵,主轴以“O”形圈密封。经过半年多的钻研,徐玉金用外置式骨架油封盖、双唇边骨架式油封等取代原有零件,解决了易松动、易漏油、易故障的问题。

  原先不到一个月就得换件维修的燃油泵,现在使用寿命延长到两年。仅此一项发明,平均一年可节省23.5万开支。这些年来,徐玉金一共获得12项国家实用型专利,90多项成果。所有这些发明改进,出发点都是为了两个“省”,要么省钱和要么省力。而获得成果奖励、国家专利皆是意外之喜。

  徐玉金更注重全员创新和经验共享,他牵头创建了日照市第一家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了学习书屋和岗位练兵“赛马场”两个学习平台,提出“轮对式学习团队”和“激励员工法”,用员工名字来命名创新成果,不让任何一名员工掉队。

  “魏国检查孔盖”,“王纪梓座椅调整器”,“张波齿轮箱模具”等,先后用员工名字命名的创新成果19项,获得国家专利25项,解决实际难题412项。后来,他还把班组改造的成果、QC攻关课题汇编成了班组《科技成果论文集》,成为新员工入职学习的基础手册。

  老徐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在退休前,把工作室打造成为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让班上“人人有成果、人人有专利、人人都是技师”。

  永不退休的“徐玉金劳模创新工作室”

  港口的背后是千万个小家庭。徐玉金家两代人都在日照港工作,父女俩都是日照港人的骄傲和榜样。

  他的独生女徐英超在碧波大酒店餐饮服务部,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多。“再怎么干也就是个端盘子的。”徐英超也曾彷徨过,可是徐玉金告诉她,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360行行行出状元。

  多年来,父亲早出晚归、踏踏实实工作的印象,也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女儿。如今,徐英超不仅是日照港的劳模,也是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说“爸,我的奖章,一半功劳是你的”。

  一个人、一颗心、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我退休了没关系,还有班上的弟兄们,还有我们的创新工作室,还有千千万万的日照港人……”30年的锤炼,让老徐成为日照港口工人的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他把这股力量水银泻地般带到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日照港涌现出无数个“徐玉金”,创新的种子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工匠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为整个城市建设奉献磅礴的港口工人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