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新闻

老家日照·海边旧事(二)——那碗面

来源:大众网   作者:田文阁   2014-10-14 16:01:00

/田文阁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77年恢复高考,第二年,虚岁十四,日照县收第一届重点高中,算是命好,我被取到了日照三中――巨峰中学,全县3个重点高中之一,生源是日照南边7个公社的(巨峰、大坡、涛雒、高兴、碑廓、虎山、安岚)

那时,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很紧巴,吃了上顿没下顿,村村墙上用白石灰刷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节约粮食问题,一定要抓紧,忙时吃干,闲时吃稀……”

当时,巨峰最馋人的,就是十字大街西北角的供销社饭店,就是供销社饭店的那碗面。

吃面,得先买牌,竹子的。巨峰,离海不远,海边渔民下海使帆船,南方来的毛竹做桅杆,用年数长了,怕遇台风折了,就换了下来,倒腾到饭店里,刮成卖面的竹牌,倒是很结实,这个摸那个拿的,天天浸油,滑溜溜的,不起刺,省着扎手。

面,分两等:一毛钱二两粮票的,两毛钱二两粮票的。一毛的,竹牌上烧火勾子烙了一道杠。两毛的,两道杠。

饭店分里间、外间。外间,是大堂(餐厅),与伙房一墙之隔,中间留着个长方洞。吃面的来了,先去买竹牌,再拿着竹牌到这个洞领面。

买牌,“国家干部”的那一毛、两毛,是成张的。庄户人,是伍分、贰分、壹分的银锞子凑的,有时路上银锞子从口袋的窟窿漏了,就里里外外、连褂子带裤子,所有的兜掏个遍,末了,还是差一分,只得把这玖分钱攥好,讪笑着,走了。

这时,那卖牌的眼里满是自豪,就是墙上那喇叭匣子里唱的:“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领面,腰都挺得很直,不一样的,是走法。“国家干部”虽也不常吃面,但那是个身份,走的很稳;庄户人下回馆子,就是村支部书记、大队长,也是大事,领面时走得就快一些,不时还有两步发飘。孩子们跟着大人来吃面,攥着竹牌,连跑带蹦,欢的跟过年似的。

领面时,声差大了。“一毛的”,也透着一股滋润。“两毛的”,竹牌一拍,那底气,嗡嗡的,连伙房带大堂都听见了。“一毛的”们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望了望,又赶紧低下,吸面的出溜声小了许多。

面条,是早下好了的,盛在大黑泥盆里,吃面的来,抄上一大筷子,放在笊篱里,开水锅里一过,浇上卤子。

卤子,是香油果子(油条)熬猪肉膘子,香油果子煮得胖胖的,猪肉膘子雪白,刀工很绝,薄得透明,能看透背面。“一毛的”和“两毛的”,面条一样多,差在卤子上,就是庄户人和“吃国库粮”的,天上、地下。

面汤总是盛得满满的,上面漂着一层白的、青的、绿的葱花,几颗荤油花,圆圆的,那么大,散发着诱人的香。

端面,小心得不能再小心,生怕洒出一滴。图省事的,不放心的,或是馋极了的,干脆先趴在柜台上,咂上一口,再两手捧到桌子上。

桌子,方的,像八仙桌,可没那么多道道杠杠,公社铁木业社的“憋木匠”钉的,木板间的缝很宽,糊满了陈年油泥,和大师傅的白帽子、白围裙、白套袖一样――这是他们全部的行头,油得放光。苍蝇在上面爬来爬去,又跟着面碗飞出来,盘旋一阵,落在碗沿上,谁也懒得招呼它。

“两毛的”,很少,一天没几个。有,也是公社的、粮所的、供销社的、武装部的“国家干部”,他们来了,先找张空桌,不紧不慢地坐稳。吃时,论根挑,一根一根用筷子挑到嘴里。“一毛的”,没这些讲究,三下五除二,还不过瘾,恨不得再来三碗五碗。

不过,吃的顺序都一样,先吃面,再喝汤,最末后吃肉。吃肉前,先端详几眼,不舍得吃,狠狠心,一下子“叨”起来,塞进嘴里,满口滑腻,那个香。

等着领面的孩子,看得口水都流了出来,接着就晃悠大人的袖子,连哼带磨矶的催面。

相关链接:

    田文阁作品《老家日照·海边旧事》将在大众网首发 

    老家日照·海边旧事(一)――烙煎饼 

初审编辑:张丽
责任编辑:李雪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