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社区|资讯|敢当时评|独立调查|特色套餐|众众微博|数字报系|手机报|分站
网上爆料|网上投稿|网上订报|齐鲁民声

老家日照·海边旧事(十七)—过年(拦门棍)

/田文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世代沿袭谓之风,群居相染谓之俗。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然而,自豫、皖、鲁、冀至关外三省,除夕之夜,却有一共同习俗:“拦门棍”!

《林州民间的春节》载:

三十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没有桃木的用其它棍,以防“野鬼”进家。

《沂蒙人的一年四季传统节日习俗》记:

除夕傍晚,接灶后,门口放“拦门棍”,以防邪魔鬼祟强入院内。

《传统节日》曰:

德州的请祖仪式十分隆重,由本族中长者带领一二子孙,手执长钱,到村头跪下,一边烧纸一边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

烧完纸,便起身回家。到大门前,再烧纸表,鸣放鞭炮,面向大门叩头,并念道:“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请门神让路。”

然后,才迈步进门,点燃明烛,彻夜不息。进了大门以后,要在门口横放一根木棍,叫做“拦门棍”,最好是桃木的,拦住凶神恶鬼不准进门。

在院内撒芝麻杆,或者谷草,叫做“踩岁”,据说有什么精灵或鬼怪进来会有响声……

日照奎山一带,拦门后在院内泼水,用红纸条缠裹木炭一块,配芝麻秸一棵,门两边各竖一束,叫做“把门将军”。

刘家启先生在《家乡特有的年俗》忆:

我的故乡在鲁南大地……除夕前,乡亲们贴好春联后在院子里洒满芝麻杆,踩上去啪啪作响,在房门坎外和大门坎内各放一根推磨和碾子用的棍子。

要在初三凌晨,“聚财”时先放爆竹,再把芝麻杆清扫成堆当柴烧,“拦门棍”也同时拿掉。

故乡撒芝麻杆与放“拦门棍”的习俗,乡亲们认为是起源于古代的庭燎礼仪。

庭燎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庭燎是在空旷的地方点燃竹堆,一说是驱邪避灾,另一说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火势旺象征着兴旺,也有用火盆烧松柏桃杏树枝,合族跨火而过,象征燎去旧灾晦,迎来新气象,只不过经过长久的演变成了今天的形式,原因可能是北方没有竹子就烧芝麻杆,同样能产生爆裂声。

旧时,村落多低矮的草房,家家都烧芝麻杆易生火灾。于是,就改撒芝麻杆,脚踩上去同样能产生爆裂声。

同时,撒芝麻杆确有防盗贼用用,民间过年时各家的门要一直敞开,有了芝麻杆一踩就响,盗贼不敢进院,人们就可以安心聚于一堂欢庆新年。

放“拦门棍”,准确地说应当是桃木棍子,民间认为桃木能驱鬼邪,每户不可能都有桃木棍,就改用了推磨和碾子的棍子替代。放“拦门棍”是为了拦住故去的又被请回的亲人的灵魂同家人共同过年,又防止其它鬼邪进入的传说,也是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与孝敬之情逐渐演变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