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父母爱:18年来,他一直坚持记录父母的点滴

2018-05-14 10:5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侯彦平

  编者按:

  提到母爱,你会想到哪些词?温暖、细心、感动、坚强……母爱拥有无限的力量,尽管我们没法找到一个词来定义她,却总有一个个关键词在我们心中激荡。母亲节来临之际,大众网日照频道推出特别策划《母爱的关键词》,通过讲述一个个母亲的故事,带大家感受母爱的力量,从而感恩母亲,珍惜与母亲相处的点滴时光。

这便是让林桂波潸然泪下并决定坚持给父母拍照的那张“背影图” 

父亲病倒了,躺在土炕上打针。这一次回家,父亲跟我说了很多关于生老病死的话。拍摄时间:2007年11月18日。 

父亲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写字,这么多年也一直保留着练字的好习惯 

海报用图 :配文:愿你天涯归来,父母仍在故乡

愿你天涯归来,父母仍在故乡 

林桂波发表在本地媒体上的连载《俺爹俺娘》 

林桂波记录的父母在地里麦收时候的辛劳 

林桂波母亲在缝补衣物。每次缝补衣物的时候,母亲都会念叨:我小时候,你姥姥就跟俺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拍摄时间:2007年8月12日。 

母亲抱着孩子,给我姥爷看。姥爷对母亲说:“你也有孙子了,呵呵。”听闻此言,母亲高兴的合不拢嘴。当时正好孩子生了黄疸,当中医的姥爷就跟母亲交代了一些新生儿黄疸的注意事项。拍摄时间:2009年4月15日 

母亲从存储的土豆中,挑选出个头大、品相好的让我带到日照吃,而把那些小的留给自己。不仅是土豆,每次父母给我萝卜、白菜、芸豆、板栗等食品的时候,都是挑最好的给我。拍摄时间:2009年11月29日 

母亲亲手给父亲理发,两人有说有笑非常开心 

在林桂波的结婚仪式上,改口程序结束后,父亲乐呵呵的往外掏红包。母亲说:“快一点,掏个红包看你那个费事。”拍摄时间:2008年11月24日

  大众网日照5月3日讯(记者 侯彦平)给父母拍照,看似很简单的一件小事,你能够坚持多久?日照的林桂波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小事”一直坚持下来,是一份难得的感动。从2000年开始,林桂波开始用镜头记录父母的点滴,一拍就是18年。18年里,他拍了几十万张照片,装满了500多个G的电脑内存,也收获了无数感动的瞬间。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听一下一个儿子深情“反哺”的故事。

  “我从小就很喜欢记录性的东西,也有写日记的习惯。”2000年,大学的林桂波买了一台“傻瓜”相机,开始有意识地记录身边的生活。“给父母拍是肯定的,但是那会并没有系统、连续性的拍。”

  就在那年冬天,林桂波放假回家。有一天傍晚,他跟着父亲去果园里浇肥。“父亲挑着一担肥走在前面,我在后面落下很远。然后我一抬头,发现我父亲背影已经很远了,天阔地广,父亲变成一个在别人看来不可能认出来的背影。”林桂波告诉记者,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天空阴沉,水瘦山寒,万物萧条凋零,果园深处,是父亲越来越远的身影,他忍不住就红了眼圈。

  “我当时就想到,如果多年之后,这个背影不在了,我会怎样?”想到这个,林桂波决定,要多多记录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打那之后,林桂波开始认真举起相机,拍摄父母在家的衣食起居及日常劳作。“刚开始的时候,父母都觉得不自在,也会刻意摆姿势。但是后来拍多了,他们也就习惯了,镜头里的他们也越来越自然。”

  毕业、结婚、生子、失业、再就业……在自己人生的所有重大时刻,林桂波都不忘拍摄下父母的反应,并且用简单的文字记述拍摄当时父母的话语。“你看这是我结婚的时候,父亲往外掏红包,母亲一边笑一边嫌他给的慢了;这是我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们早早守在医院的紧张样子;这是孩子出生之后,他们有了孙子高兴的样子……”

  林桂波说,这么多年,自己养成了顺手给父母拍照片、拍录像的习惯,尽管自己并不是专业摄影师,很多照片甚至拍的有点“糊”,但是却真实记录了自己人生每一个时刻,尤其是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刻。“有时间的话我最喜欢翻看这些照片,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着一杯清茶,去仔细品味给父母拍的这些照片或录像,也许是时间过去久了,很多当时看似平常的事情或者是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都变得格外有意义。”

  林桂波告诉记者,从一开始拍他们的衣食起居,到后来有了孩子,拍孩子与父母的日常点滴,自己已经给父母拍了18年的照片了,而翻看照片也会清晰地感觉到父母的变化。“翻看照片就能发现,父母从一头黑发到两鬓斑白,再到现在白了快一半了。”林桂波说,正是这样清晰又残酷的变化,随时提醒着自己,多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我认为孝敬父母真的不是说你给他买多少东西,或者多么伟大的壮举。或许多回家看看他们,多陪他们说说话,对父母来说,就是最好的事情。”林桂波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五莲叩官镇,离单位40多分钟的车程,所以但凡没有特殊情况,他周末肯定会回家看望父母。

  就算是平时,林桂波也有给父母打电话的习惯。“你看我的通话记录,几乎是一天一个,有的时候一天两个。”而电话的内容,林桂波总结为“老三句”:你吃饭了吗?你今天干啥了?你现在在做什么?

  “可能有人会觉得很没意思,就这几句话翻来覆去的说,但是我觉得就算是这样扯闲话,也非常有意义。”林桂波告诉记者,2007年春天时,身体一向硬朗的父亲突然病倒了,这让林桂波猝不及防又手忙脚乱,在这期间,爷俩说了很多关于生老病死的话题。那一刻,林桂波才突然体会到,如果真的就此失去父母,人生会有多么遗憾,自己的心会多疼……

  好在父亲的病逐渐好了起了,林桂波在感谢老天爷的同时,更加下定决心,尽自己所能的多陪伴父母。“人生不会没有遗憾,我只想自己做的更多更好一点,让遗憾少一点。”林桂波告诉记者,父母都已经年近七旬,能够与他们相处的时光越来越少,他不想等到时光逝去再悔恨不迭,只能珍惜当下,对父母再好一点。

  除了拍照片,林桂波几年之前开始整理与父母有关的文字,至今已经写了十几万字了。“通过整理这些文字,我更加了解了我父母的一生,他们从艰难的岁月中一路走来,却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人格,他们是我一辈子学习的目标。”

  林桂波尤其提到了,父母在他们那个年代吃了很多苦,但是至今还保持着爱学习的好习惯,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从小也喜欢读书,并且因为读书受益终身。“不论我们是谁,父母永远比我们强大,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了将这些记忆系统整理并留存,从2017年开始,林桂波在本地媒体上连载图文并茂的《俺爹俺娘》,展示了每个时期父母的照片以及背后的故事。真实的抓拍照片,配上林桂波朴实而深情的记叙,看哭了很多读者。“有些读者在报纸上看到我的连载之后,特别感动,还专门去了我老家,跟我爸爸妈妈聊了很长时间。”

  如今,林桂波已经为父母拍摄了几十万张照片,光电脑内存就占了500多个G,而他为父母撰写的回忆文章也超过了十几万字。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和两个儿子跟父母关系都特别好,而他更是由己及人,但凡有时间就带着妻儿回妻子的老家看望岳父岳母。“尊亲爱老”也成了林桂波家最浓厚的家风。

  记者手记:

  愿你天涯归来,父母仍在故乡

  很多年前,那首《常回家看看》火爆大江南北。

  林桂波的“反哺”故事,就如同那首歌的歌词一样:并不华丽,却因朴实、真挚而动人。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纠缠于得失,困惑于离别。但是身边总有智者,参透这一切喜乐悲欢,并且很及时的做了一些“小事”。

  这些小事并不难,却很少有人坚持去做,至少在失去之前,想不起来要去做。

  想起之前网上很火的一段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子女父母的一场缘分,就在父母渐行渐远的背影中渐渐消散,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到那两个背影。

  所以今天,趁这两个背影还在。

  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告诉他们,我爱你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付翔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