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大众网主站 | 广告服务 | 投稿|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日照新闻

创小青:"黄金搭档"赋予机器"骨骼"和"思想"

来源:大众网   作者:赵发宁   2015-11-03 17:09:00

QQ图片20151029163910

大众网日照113日讯(记者 赵发宁)第二届日照市青年创新创业挑战赛海选赛阶段已经落下帷幕,机器人智能拆垛装车系统获得梦想导师们的青睐,记者了解到,这是由日照海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机械设计师张海涛、电气设计师迟明杰带领团队研制的,该系统解放了人力,提高了工厂的效率。他们对智能机器人的痴迷,也让他们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张海涛,今年31岁,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是一名资深机械设计师,喜欢和冷冰冰的机械打交道。迟明杰,齐鲁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电气设计师,在工业电气工业自动化领域多有研究。二人均是日照海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设计师,可谓是黄金搭档。

2年前,在张海涛和迟明杰的主持下,机器人智能拆垛装车系统立项,如今,该系统已经进入到了样品生产调试试用阶段了。“当时,我们到工厂去调研发现,现在重劳动力工作岗位用工越来越短缺。”张海涛说,尤其是装卸工人,年轻人嫌脏嫌累都不爱干,现在从事装卸的工人年纪越来越大,照此下去,将来工厂会出现用工荒。

由于二人对机器人都比较感兴趣,于是打算决定研制一套系统来解决工厂产品的装卸问题。在这套系统中,张海涛扮演的是给机器制造“骨骼”。“类似的产品,在国内玩很少见,没有什么资料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来设计。”张海涛说,为此,他和同事们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机器人的“外形”。

经过反复研究商讨,他们决定用机器人抓取的方式来搬运货物。“这就需要在机械臂末端安装一个吸盘来抓取货物。”张海涛说,由于货物包装凹凸不平,吸盘效果不明显,后来经过改进,他们采用了海绵真空吸盘,给吸盘增加了一个“帮手”,增加了吸盘的吸力,最终,机器人工作原理定型。

机器人毕竟是机器,它需要怎么按照人的想法干活,还需要有一个“思维”。而这个“思维”就是电气设计师迟明杰所赋予它的。在研发过程中,他们以啤酒厂装运啤酒为例发现,每次货车停靠装卸区时,停靠的位置都会有所差别,因此需要一个定位系统,让机器人围着货车装运。

“这就需要我们研发一个视觉识别定位系统,有了这个系统,机器人就能找准货车的位置了。”迟明杰说,找准了位置,机器人按照设计师给它的指令它就能听从人们的指挥了。

有了“骨骼”和“思维”,机器人就不知疲惫的干活了。这说起来容易,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以张海涛、迟明杰为主的团队在光学、计算机、通讯、视觉定位等方面一次次的攻坚克难,最终完成这套系统。

经过推算,以装卸啤酒为例,一台智能机器人装车效率是每天装运933吨啤酒,仅需两个人操作;人工装运35个人一组,每天只能装运600吨。而装车成本更是相差6倍之多,因此,该系统大大节省人力,还节约企业成本。张海涛和迟明杰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代替人工,解放劳动力。

初审编辑:时欣
责任编辑:张丽日照
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