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的叮咛——我的家风传承】父亲的言传身教

2017-11-28 09:20:00 来源: 莲山清风 作者: 张婷婷

 

我人生历程中,有一个人,从他身上折射出的光芒如同一条漫长、神奇的七彩光带,牵引我带着感恩前行,努力寻求火星,燃起火把,走向那冥冥临照的黎明。                

 ——题记

父亲是个阅历丰富的人,对我和弟弟说:“我走过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还多”,经常讲述他儿时的生活。祖父家很穷,连柴米油盐都备不全。有一次父亲背着祖父借了五分钱喝了碗牛肉汤,被祖父知道后狠狠打了父亲,并罚他一天不准吃饭。父亲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的,出生后不久就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父亲说那时侯钱很“实”,恨不得一分钱掰开好几半给全家七口人花。用布票买几尺布做件新衣服,老大先穿,再给老二、老三……往往到最后,衣服都洗得湛白了,袖口也磨破了都舍不得扔,也不能扔,补补继续穿。父亲是家中的老大,穿过几次新衣服,但也正因是老大,无形中担起更多责任和义务。甚至兄弟间做错了事,就得父亲背黑锅,挨打挨骂少不了。父亲从祖父那里继承了严厉管教子女的家训,也正因如此,我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使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受益匪浅。

父亲从小就熟悉所有农活,在干活中锻炼出了强壮的体魄。19岁,父亲参了军,当兵的前五年,父亲一次也没探家过,为了省下从济南到日照的半票车费,也为了让家人少吃顿咸菜,多吃点荤菜。曾经我问父亲:“你不想家吗?”父亲既是个军人,毫不迟疑地回答到:“想啊,怎么不想?”父亲说,自从出了那个小山沟,就发誓在外好好干。是的,父亲是个有坚韧毅力、不屈不挠的人,说到的就一定做到。父亲五年不回家,我曾经在外地上大学,五个月没回家就已经天天抱着电话跟家人诉说着思念了。五年,父亲怎么忍受住寂寞?现在再谈起父亲五年不回家光辉历程时,父亲嘴角浮现出浅浅皱纹,付之一笑。他在教育我做人要有骨气、有毅力的同时,那笑也使我读出些许无奈和丝丝凄凉。毕竟人生短暂,五年不能跟家人围炉团聚享受乐趣,也不能把心中不快附加给信纸邮寄给家中父母,更何况在父亲第二次探家后不久祖母就去世了。

父亲是个耿直又心细的人。父亲顾及他人琐碎的事,经常替人调解纷争,而“爱”不能破除大家庭的不和,经常令他伤心。祖父病重那年,父亲比平时苍老了许多,面容上满堆着生活的忧伤和辛苦,头发也大多花白了,我忘不了那段日子。乡里乡亲都夸父亲是个大孝子,父亲摇摇头,说:“我是长子,更应该为老人养老送终。”那段时间,父亲无奈之际一人挑起赡养病重的祖父,亲戚间的疏远程度也就冷暖自知。在祖父的生命最后几个月里,父亲陪着祖父回到了老家,去看祖父曾经参与修过的水库、建的桥……也算是完成祖父的心愿吧。那一天,当父亲冰冷的眼泪夺眶而出,用抖颤的声音跟我说 “你再也见不到……你的祖父……”,瞬间,我脑海中浮现出仅仅几天前陪着祖父一起看过的桥和水库——物事人非。桥上依然车水马龙,水库里的水日益渐满,而造桥者、修水库的人,此刻又在哪里呢?朦胧中祖父还活着,仍然在建造着另一座桥,另一个水库。父亲的哭声把我从虚幻中拉了回来,一个男人,令我害怕又尊敬的父亲落泪了,哭的竟如此伤心。我想,祖父可以安息了,不用再受病痛的折磨,带着去逝前能饱揽故土风光的心满意足终于可以歇歇了。父亲尽了孝道,也算是把未能给祖母的孝心尽力补偿了。

父亲转业回到地方,成为一名公务员,用他的话说“转型未有终,突进仍继续”。当很多人都在肯定父亲的工作成绩时,他却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这清醒,源自父亲四十年党龄实践积累的自信,更是对自身使命宗旨的自觉。公务员只有拥有清醒,才能准确把握自身方位、实事求是看到问题的不足,才会深切反思能力的差距,才会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奉献一己之力。父亲的言传身教着实让我在毕业时鼓起了很大的勇气,让我在就业时选择了同父亲相似却不一样的工作。父亲对我的教育更多地体现在行动上而非言语上,每当看到他亲尽全力的付出,我就找到了奋斗最坚实的理由。前半生孩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孩子的影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庞远栋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