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搬新楼 !莒县工商联“民企帮村” 助力扶贫攻坚

2020-07-24 15:40:39 来源:  作者: 辛崇花 孙运秀

  抢抓机遇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贫困户搬上了新的居民楼

  探索农业现代化园区扶贫新模式

  产业带动发展

  大众网·海报新闻通讯员 辛崇花 孙运秀 日照报道

  在莒县北部的安庄镇,从镇驻地往东三里路的青峰岭水库沿岸,有两个库区移民村,住上了新的居民楼,这两个村是前丁果庄村和白石沟村。这两个村比邻而居,2016年被日照市政府定为市级贫困村。是什么使贫困村摆脱贫困,住上了新的居民楼呢?这还要从4年前的“民企帮村”扶贫工程说起。

  据了解,莒县工商联按照市工商联“助力扶贫攻坚行动”动员会议精神和要求,通过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实地考察调研,及时制定《莒县工商联“民企帮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充分结合企业发展特点和贫困村的具体实际,实施“选对帮扶”,对全县分布在峤山镇、龙山镇、库山镇、寨里河乡、安庄镇等5个乡镇的10个贫困村,2922户8503口人的扶贫任务做了目标分解,组织全县最得力的9家工商联副主席企业,逐一落实责任。

  原山东晨曦集团主动报名与安庄镇这两个村结成“民企帮村”扶贫对子,集团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及时派驻人员到帮扶村入户摸排情况,同镇、村领导确定扶贫重点、扶贫项目、研究扶贫计划和扶贫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之后日照同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莒县青峰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接力结对扶贫工作。

  土地流转让村民增收。库区村耕地面积少,解决土地少的问题,将增加耕地面积列入扶贫方案的第一个计划。通过查看原有耕地的地形、地貌,帮扶企业动用挖掘机、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等26台机械设备,深翻原有耕地,开采闲置的荒地和沟道,提升原有耕地质量,扩大耕地面积。后经多方论证,确定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开展规模种植,流转土地3058亩,村民每年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截止目前,两个村的土地流转收入共计821万元。

  产业带动提高村民眼界。通过成立莒县青峰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解决传统果园、茶园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创建现代化、示范化的果园、茶园。园区建设泵站3处、塘坝8处,解决产业园灌溉问题。园区内修建运输、生产道路44780·米,解决园区道路畅通问题。建设一处风力发电站,解决生产用电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多万元。

  技术培训扩大村民就业。从干起来让村民看,到带着村民一起干。从产业园的劳动就业抓起,通过技术培训扩大当地村民的就业门路。产业园以苹果、茶叶种植、采摘作为优势特色产业,现有苹果园1405亩,茶园800余亩。从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切入点,在苹果采摘和茶叶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加工,设有苹果初步加工区,进行包装,装箱,冷藏,运输,销售;设有茶叶精加工车间,炒茶机、茶叶烘干机等炒茶设备一应俱全,将鲜茶叶加工成成品,并申请了“莒·青龙湖”茶叶品牌,在县城区域设立门店,负责对外销售。从栽培、管理、采摘、加工、销售,每个环节的用工,都优先录用村民就业。

  股份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2015年起,以土地为资源,分别成立了前丁果庄村股份合作社和白石沟村股份合作社,利用开垦荒地、荒沟,建立蔬菜种植大棚等所得的土地流转费用、土地分红收入、大棚租赁等费用,让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收入,为本村60岁以上的村民发放米、面、花生油等福利,修建街道、健身场地, 购买健身器材等设施,让村民在劳动之余可以健身娱乐,提高幸福指数。

  抢抓机遇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镇、村、企业联合,积极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从2017年开始,落实国家级大中型水库避险解困工程,在安庄镇文安路以南、富安路以西,投资9000万元,盖起了50栋居民楼,2019年11月份,前丁果庄村和白石沟村有356户村民,贫困户告别了原来低矮破旧平房,搬上了新的居民楼。

  探索农业现代化园区扶贫新模式。为了带动贫困户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增加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帮扶企业打算从长远规划着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探索三产融合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模式、新路径。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绿色园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打造开放型农业创新载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园区发展,探索村、企合作共赢的农业现代化园区扶贫新模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平可心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