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建市三十周年巡礼·发展篇:奋进三十年 扬帆向未来

2019-10-07 09:59:00 来源: 日照新闻网 作者: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当日照高质量发展如火如荼之际,这座海滨新城迎来了建市30周年。
  蹚过历史的长河,不难发现,那场启幕于30年前的伟大变革,一直被历史反复回味———
  1989612日,国务院批准日照升格为地级市,115日,正式对外办公;199212月,地级日照市设区带县,辖东港区、莒县、五莲县。自此,日照,以一个全新的角色,出现在中国行政版图上,开启了发展的新纪元。
  30年,之于浩荡历史,不过是倏忽一瞬;30年,之于一座城市,却是道不尽的沧桑巨变。
  过去30年,是日照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的3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市之初的28.74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2202.17亿元。
  过去30年,是日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30年。日照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海边小市,成长为一座欣欣向荣的海滨城市。
  过去30年,是日照人民生活幸福蝶变的30年。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不断提升。
  30年的发展历程,跨越两个世纪,联结两个千年。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勤劳智慧的日照人民,踏着改革开放的奋进鼓点,乘着振兴发展的强劲东风,在克服一道道艰难坎坷中拼搏前行,在一次次自我超越中展翅高飞!



砥砺前行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
  30年沧海桑田,当年的滩涂渔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年轻的日照,收获了无数发展的奇迹———
  经济总量跨越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8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74亿元,2017年跨入2000亿元阵营,攀升的步伐逐步加快。2018年达到2202.17亿元,是1989年的76.6倍,剔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9%。201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329元,是1989年的66.25倍,年均增长12.3%,在全省排名由第十二位提升至第七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1989年—2003年,第二产业发展加快,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4年以后,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第二产业进入迅猛膨胀期,第二产业增加值总量一举超越第三产业,总量优势逐年强化,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格局。2018年,全市产业结构由1989年的54.523.122.4调整为7.648.344.1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工业实现了总量由小到大、重点行业从无到有的转变。工业总产值从1989年的26.70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2891.38亿元,年均增长18.2%。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行业实现总产值949.34亿元,汽车制造业总产值282 .74亿元,造纸和纸制品业149.93亿元。
  市场繁荣发展,消费不断升级。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4.10亿元,是1989年的87.4倍,年均增长16.7%。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36元。其中,食品烟酒支出4521元,居住2814元,教育文化娱乐1498元,医疗保健699元。
  回首来时路,面对人均经济指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制约性因素多等诸多难题,日照如何实现破局?
  答案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30年来,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带领人民,找准自身定位,扭住发展主题,突出发展重点,以超常的举措和力度,在思想解放和发展路径上寻求突破,逐一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难题,开创着日照发展的新格局。
  如今,乘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一个“全新”的日照呈现在世人面前:一系列打基础积累的能量正在释放,固守多年的桎梏被破除,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渐成势,汇聚起从“蓄势积能”到“发力超越”的磅礴力量。



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开辟新天地
  岁月如歌,城乡巨变。对比日照今昔图,会让人产生时空错觉。
  1989年,日照市区的两个中心区———日照和石臼,仅有一条海曲路连接,中间是成片的村庄和庄稼地,唯一的1路公交车,孤单地从西跑到东。
  建市之初,城市建成区面积仅为13平方公里。2018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10 . 7平方公里,城市公园绿地面积4710.02公顷,公园面积1074公顷,完美的城市景致定格在城市版图中。
  “全国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世界清洁能源奖”“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一系列殊荣“花落”日照,让日照蜚声国内外。
  日照在变!沧海变桑田,平地起高楼,棚户筑家园……然而,蜕变离不开一条底线:坚持以人为本,基础设施先行。
  高起点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中,日照聚力打好新一轮林水会战攻坚战,突出抓好环保突出问题整治;坚持向海发展,重点建设日照(石臼湾)中央活力区,用实际行动传递生态“接力棒”,续写绿色发展新奇迹。
  高品位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便利交通出行,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市委、市政府以大交通作为撬动放大区位优势的战略支点,全面加强以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233.2公里,是1989年的7.9倍。日照机场2015年建成通航,如今日照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90万人次,提前7年达到设计能力。2018年,日照西综合客运站建成运营,青盐铁路正式通车,鲁南高铁也将于2019年底通车,日照跨入“高铁时代”。2018年,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74个,年通过能力达2.56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38亿吨,是1989年的48.7倍,年均增长14.3%。
  与此同时,立足市域一体,日照打通一批“断头路”和“卡脖子路”,实现主城区与日照开发区、石臼、老城区的贯通联络。
  高标准管理,城市发展越来越精致———
  以绣花精神,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相继出台《城市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办法》,管治并举,双管齐下,探索建立加强和改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机制。
  30年来,日照以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为出发点,做实城市功能、做深城市内涵、做优城市品质,一个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渐行渐近。



枝叶关情民生至上铸就新生活
  建市之初的日照,城旧、路窄、楼矮,人们为生计而奔波,还不曾品味幸福生活的真谛。
  而今,随着民生工程的年年推进,城美、路畅、楼高,人们为品质生活而奋斗,幸福的足音响彻城市每个角落。
  梳理日照30年来的发展脉络,一条加速上行的曲线格外显眼,这条曲线就是改善民生、惠及群众的“幸福曲线”。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建市30年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80元,为1989年的27.1倍,年均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5元,是1989年的23.7倍,年均增长11.9%。
  教育事业迈出新步伐。30年间,日照高等学校从无到有,2018年拥有普通高等院校8所,在校学生6.689万人,是1989年的209.7倍;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未含技工学校)13所,在校学生2.6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幼儿园637所,在园儿童9.8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0.1103万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99.95%、99.06%。
  文化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93处(包括文化站数量)。日照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现全市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零”的突破。在全市15个乡镇开展乡村文化大集试点,巩固提升文化扶贫工作,全市301个贫困村均建成文化大院。
  卫生医疗保障能力逐步改善。2018年,全市拥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机构开放床位数分别达到2534个、18690人、15486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基层卫生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
  清新亮丽的城市颜值、绿色文明的城市气质、坚实厚重的城市底蕴、完善多元的城市功能、开放融合的城市魅力……30年依海而为,滩涂渔村上崛起一座海滨新城。
  三十而立再出发!奔跑的日照,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启新的历史航程,书写新的辉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侯彦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