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制度革新促财政资金分配公平透明
来源:新华网 作者:付昊苏 2014-03-31 15:25:00
现场“答辩” 公开竞争 河南制度革新促财政资金分配公平透明
新华网郑州3月31日电(记者付昊苏)“参加过那么多会议,今天这阵势还是觉得有点紧张”。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竞争立项的答辩结束后,林州市市长王军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虽然答辩过程中面带微笑表现从容,但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几滴汗珠。
先后登场答辩的滑县县委书记董良鸿、辉县市市长张星吉、南乐县县长邵华都表达了同样的感受。武警守门、通讯信号屏蔽、无法预知的问答题、严格控制的答辩时间,而答辩的成败直接决定着能否争取到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这让会场内外的气氛凝重而严肃。不少县市的负责人临上场前还在研读材料,有的默念,有的朗读,有的对着同事演练,场景如同学校考试一般。
在今年的美丽乡村项目中,河南省继续推行竞争性分配财政资金的方式,众多县、市负责人通过“答辩”,公开竞争14亿元建设资金。在经历项目申报、资格审查后,180个项目进入竞争立项程序,经专家评审,其中的144个进入现场答辩环节,最终将专家评审和现场答辩的得分按照7:3的比例加权计算,按分数高低确定121个试点项目的名单。
王军说,公开竞争的方式使财政资金分配更加公平、务实,通过比拼,谁的项目好、谁准备得充分,谁就获得资金支持,这也能让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安阳县县长刘纪献说,通过认真细致的项目规划、研究以及现场答辩,更加深了对于项目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一些地市的领导纷纷表示,资金申请这么困难,得到了资金我们一定倍加珍惜,好好利用。
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张中亮说,这种模式不仅防止了暗箱操作、增加了财政资金分配透明度,同时也提高了县市领导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解决县市配套资金落实的问题,更好更快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去年第一次公开竞争的时候,我还接到不少条子、电话,希望我能够关照,但是看到去年的结果之后,他们今年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项目规划和研究上了,我接到的电话也大幅度减少了。”
责任编辑:李雪